自请长缨后,乡农竞举戈。
野番犹报国,我辈况登科!
不有同仇赋,其如众论何?
牧羊招卜式,屠狗得荆轲。
烽火通珠屿,旌旗山苎萝。
曾传书慷慨,岂意岁蹉跎!
白马摇鞭去,黄巾带甲过。
一时惊寇至,万口遂言讹。
昨日闻横海,将军是伏波。
高冠弹獬豸,巨浪净鼋鼍。
贼胆寒韩、范,人心仰牧、颇。
会须投笔砚,慎勿误岩阿。
竹帛功名重,桑榆际遇多。
前途期努力,洗耳待铙歌。

【注释】

1.自请长缨 —— 表示自己愿意为国征战,报效国家。

2.乡农 —— 指农民。

3.野番犹报国 —— 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仍效忠于朝廷。

4.登科 —— 科举考试中举。

5.同仇赋 —— 有共同的仇恨,共同的愤恨。

6.牧羊招卜式,屠狗得荆轲—— 古代以牧羊为生的牧人曾得到过皇帝的宠信(如召见),荆轲刺杀秦二世的故事。

7.烽火通珠屿,旌旗山苎萝 —— 指战争爆发后烽烟四起,旌旗飘扬。珠屿、山苎萝皆为地名。

8.书慷慨,岂意岁蹉跎—— 指书信充满激情慷慨,但没想到岁月已逝。

9.白马摇鞭去,黄巾带甲过 —— 比喻自己像一匹白马一样奔驰而去,身披铠甲渡过黄河。

10.横海 —— 大海。

11.将军是伏波 —— 将军是名将马援,伏波是他的字。

12.高冠弹獬豸,巨浪净鼋鼍—— 形容英勇善战。

13.贼胆寒韩、范 —— 指敌人害怕韩、范这样的人。韩、范指东汉时的韩信和彭越。

14.人心仰牧、颇—— 指人们敬佩刘备、关羽和张飞(牧、备、翼)。

15.须投笔砚—— 必须放下手中的笔和砚台,指不再读书做官。

16.慎勿误岩阿—— 不要耽误了大好的时光,要抓紧时间。

17.竹帛功名重,桑榆际遇多—— 功名在竹简上记载,桑榆是日落时分。指事业虽然辉煌,但机会并不多。

18.前途期努力,洗耳待铙歌—— 期望自己今后能努力工作,洗耳恭听胜利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所作。杨慎(1489-1559),明朝文学家,字升之,号博南山人,四川新都(今成都新繁)人。他一生经历了明代的多次政治动乱和社会变迁,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其诗歌风格豪放洒脱,富有哲理性和深邃性。此诗是他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感慨之作,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以及对个人前途的思考。

整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描绘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报国之志,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历史的反思。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境遇,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自请长缨后,乡农竞举戈。”这句诗反映了自己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带领乡民共同抵抗外敌的决心。“野番犹报国,我辈况登科!”表达了自己和家乡百姓依然忠于国家,为国家争光的决心。“不有同仇赋,其如众论何?”这句诗则是对自己的担忧,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引起人们的质疑和反对。“牧羊招卜式,屠狗得荆轲。”这里用典说明自己虽然地位卑微,但是依然有机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烽火通珠屿,旌旗山苎萝。”这句诗表达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以及自己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曾传书慷慨,岂意岁蹉跎!”表达了自己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惋惜和无奈。“白马摇鞭去,黄巾带甲过。”这句诗描绘了自己勇往直前的形象,象征着自己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态度。

这首诗是杨慎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以及对个人前途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