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客光阴托烬馀,接床湖树鸟巢如。
三年留命偿磨折,一室何心问扫除。
催老杯浇终古恨,移情灯显数行书。
杭人认入承平世,爆竹声沉万井庐。
【诗句解析】
- 残客光阴托烬馀:残破的客人,岁月已过半,如同被燃烧后的余灰。
- 接床湖树鸟巢如:仿佛是湖边树木上鸟儿筑的巢。
- 三年留命偿磨折:我在这里停留了三年,为了弥补过去的不幸和困难。
- 一室何心问扫除: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我无心去打扫卫生。
- 催老杯浇终古恨:用酒杯来浇灌那些深藏心底的怨恨。
- 移情灯显数行书:在昏暗的灯光下,我试图通过书写来表达我的感情。
- 杭人认入承平世:杭城的人们已经将这里当作一个和平的时代。
- 爆竹声沉万井庐:爆竹声中,万家灯火,寂静无声。
【译文】
残破的客人岁月已过半,如同被燃烧后的余灰,仿佛是湖边树木上鸟儿筑的巢。
在此停留了三年,为了弥补过去的不幸和困难,这狭小的空间,我无心去打扫,在这昏黄的灯光下,我试图通过书写来表达我的感情。
杭城的人们已经将这里当作一个和平的时代,爆竹声中,万家灯火,寂静无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杭城生活期间的心境变化。诗中“残客光阴”和“接床湖树鸟巢如”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寂寞。“催老杯浇终古恨”,通过饮酒来消愁解闷,但酒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移情灯显数行书”,诗人借笔墨抒发情感,虽然努力想要表达自己的心声,但文字的力量似乎并不足以改变现实的残酷。最后两句“杭人认入承平世,爆竹声沉万井庐”,表达了诗人对杭城和平时代的向往和对过去不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透露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