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煮茗无馀事,感旧怀人竟若何。
更事原知如意少,苦心遗觉负恩多。
故居梅讯愁相问,萧寺松风梦屡过。
甘分渐将诸妄息,年衰却恐是蹉跎。

【注释】

乙亥:宋孝宗乾道七年。

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岁末之夜。

焚香煮茗无馀事:指在除夕之夜,烧香拜佛、煮茶品茗,无事可做。“馀事”指其他杂事。

感旧怀人竟若何:指因念及故旧而感慨伤怀,究竟该如何?

更事:经历世事,涉世经验。如意:如愿,指事情的发展完全合乎自己的愿望。

苦心遗觉负恩多:用心良苦,却往往感到辜负恩德太多。“遗觉”指遗留下来的感觉或印象。“苦心”指费尽心思。“负恩”指辜负别人的恩情。

梅讯:梅花的讯息,指梅花开放的消息。

萧寺:冷门寺庙。松风:松林中的风声,也形容清静的环境。“过”字在这里表示“曾经经过”。

甘分:甘心,乐意。诸妄:各种杂念、妄想。

蹉跎:岁月流逝,虚度光阴。

【赏析】

《乙亥除夕》是诗人在除夕夜写的诗。此诗首联写除夕夜的闲适;颔联写世事难料;颈联写对故居的思恋;尾联写自己的无奈。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这首诗首句写除夕夜无事可做,只可以焚香煮茶,品茗赏景。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暗含深意。除夕夜本是辞旧迎新的日子,本应该热闹喜庆,但诗人却说“无馀事”,可见他内心的孤寂和寂寞。这种孤寂和寂寞,既源于对故人的思念,也源于对现实的不满。

第二句“感旧怀人竟若何”则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扩展。诗人感叹,自己因为怀念故人,以至于无法平静地度过这个特殊的时刻。这种怀旧之情,不仅体现了他对故人的深情厚谊,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落。

第三联是全诗的关键部分。诗人说,自己虽然努力地做事,但结果却常常不如人意。这是因为他的用心良苦,但却往往感到辜负了别人的恩情。这里的“更事”指的是经历世事,“如意”则是指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自己的期望。“原知”是本来知道的意思,“苦心”是指费尽心思。“遗觉”是指遗留下来的感觉或印象,“负恩”则是指辜负别人的恩情。这两句话既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又表达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第四联是诗人对故居的思恋之情的表达。他说,每当想到故居,心中就充满了愁绪。这里的“梅讯”既是指梅花的消息,也是指梅花开放的消息。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它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和高洁的人格魅力。所以,这里的“梅讯”既指梅花的消息,也暗示了诗人对故居的思念之情。

第五联则是诗人对过去的总结和反思。他说,自己曾经经历过很多事情,但总是感觉不够如意,总是觉得辜负了别人的期望。这里的“萧寺”既是指冷门寺庙,也是指清静的环境。“松风”则是指松林中的风声,也形容清静的环境。“梦屡过”则是指曾经经过这个地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反思,也反映了他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抉择的思考。

第六联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和忧虑之情的表达。他说,尽管自己愿意放弃所有的杂念和妄想,但岁月的流逝还是让他感到遗憾和懊悔。这里的“甘分”既是指乐意接受,也是指甘心满足。“渐将”既是指逐渐地,也是指将要地。“诸妄”则是指各种杂念和妄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最后一句是诗人对自己的未来生活的态度和选择的表达。他说,虽然年纪渐长,但仍然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过得充实和有意义。这里的“年衰”既是指年纪渐老的意思,也是指人生已经走过了半生。“却恐是蹉跎”则是指害怕自己的人生就这样白白流逝,没有留下什么值得回忆的事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价值的坚守。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通过对除夕夜的描写和对往事的回忆,诗人展现了自己对故人、友情、生活的深深眷恋和感慨。这种情感既是对过去的怀念和留恋,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