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布满地,雷雨忽在颠。
仰看四泬寥,声出双松间。
属耳倏已远,飞度万壑泉。
老龙动鳞甲,破碎还苍坚。
金刚万毫毛,一一威神全。
仰屈寻丈地,开阖成诸天。
落落孤直胸,回荡生高寒。
提挈四天下,度入太古年。
想见陶隐居,拥衣但高眠。
无闻兹未能,且证声音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天宁寺听松》,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松树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以及诗人在自然之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天宁寺听松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精神的赞美和对禅意的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 斜阳布满地,雷雨忽在颠。:描绘了夕阳下的雷雨景象,给人以震撼之感。
  • 仰看四泬寥,声出双松间。:表达了诗人仰望天空,感受松树之间的声音的景象。这里使用了“泬寥”一词,形容天空空旷高远。
  • 属耳倏已远,飞度万壑泉。:描述了雷雨之声渐渐远去,如同飞越万壑泉水般壮观。
  • 老龙动鳞甲,破碎还苍坚。:比喻松树经历风雨后依然坚韧不屈的精神。这里用“老龙”象征风雨,强调了松树的坚韧。
  • 金刚万毫毛,一一威神全。:用佛教中的“金刚”来形容松树坚硬如铁,每一片叶子都充满了神圣的力量。
  • 仰屈寻丈地,开阖成诸天。:表达了诗人仰望星空,感受宇宙之宽广的景象。这里使用了“开阖”一词,形容星空的变化多端。
  • 落落孤直胸,回荡生高寒。:描绘了松树挺拔的姿态以及它在寒冷中依然能发出回响的形象。
  • 提挈四天下,度入太古年。: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松树之力,穿越时空,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这里的“提挈”一词,暗示了松树的巨大力量。
  • 想见陶隐居,拥衣但高眠。:通过想象陶渊明隐居的样子,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无闻兹未能,且证声音禅。:虽然无法听到松树的声音,但诗人仍然在倾听、感悟。这里强调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的专注和用心。

《天宁寺听松》通过对松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境界、远离尘世喧嚣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