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辛亥秋,亡国古未有。
列圣磐石基,毁坏翻覆手。
坚冰固有渐,绳绝值其纽。
戊戌伤天伦,庚子困黔首。
巨猾乘其间,国柄窃已久。
行贿乱官常,舆台被章绶。
封疆无重臣,变起谁为守。
邪说煽庠序,嘉苗化稂莠。
国防易新军,隐患伏腋肘。
枭狐羽翼成,虽智莫善后。
到官猝出柙,舍死惟降走。
堂堂文烈公,骂贼血濡口。
一门殉忠孝,大节同不朽。
触愤视遗墨,哀今往谁咎。
一死存三纲,寸心良不负。
偷生竟何成,泚笔馀愧忸。

呜呼辛亥秋,亡国古未有。

译文:感叹辛亥年秋天的亡国,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注释:辛亥年指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的年份。“呜呼”是古代对死者的哀悼用语。

赏析:开篇直陈时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覆灭的哀痛与愤慨。

列圣磐石基,毁坏翻覆手。
译文:列祖列宗的基业如同磐石般坚固,却被颠覆和破坏。
注释:列圣指的是历代帝王。“磐石基”比喻基础牢固。
赏析:这句表达了对历代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衰败的感慨。

坚冰固有渐,绳绝值其纽。
译文:坚硬的冰块总会逐渐融化,就像绳子断了一定会有扣环一样。
注释:“坚冰”比喻国家的根基稳固,不会轻易崩溃。“渐”指逐渐。“纽”指扣环,此处比喻关键的节点或转折点。
赏析:通过比喻,表达了即使国家的基础看似稳固,最终也难逃瓦解的命运。

戊戌伤天伦,庚子困黔首。
译文:戊戌年(1898)的政变伤害了父子之情,庚子年(1900)的战乱困扰了百姓。
注释:戊戌年指的是清朝光绪年间发生的戊戌变法。“伤天伦”指破坏家族亲情。“黔首”指民众,泛指百姓大众。
赏析: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的现状。

巨猾乘其间,国柄窃已久。
译文:奸恶小人趁机作乱,国家的权力被窃取已经很久。
注释:“巨猾”指奸邪狡猾之人。“乘间”指在适当时机利用机会。“国柄”指国家权力。
赏析:揭示了当时的腐败和无能,指出了国家权力落入不忠之辈手中。

行贿乱官常,舆台被章绶。
译文:行贿成为官员的常态,官吏因贿赂而失去名誉和地位。
注释:“贿”指贿赂。“行贿”即主动行贿。“章绶”指文官的印章绶带,这里代指官员身份。
赏析:批评了官员中的腐败现象,讽刺了那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行为。

封疆无重臣,变起谁为守。
译文:边疆地区没有忠诚的大臣,国家动荡谁又能担当守卫职责?
注释:封疆指的是国家的边界地区,重臣指有才能且忠诚的大臣。“变起”指动乱发生。“谁为守”指谁来承担守护职责。
赏析: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危机和忠诚大臣缺失的担忧。

邪说煽庠序,嘉苗化稂莠。
译文:邪恶的言论煽动了学校教育,好的品德被不良的言行所污染。
注释:“庠序”指学校,“嘉苗”指好的品德,“稂莠”指杂草,喻指不良行为。
赏析:指出了当时社会道德沦丧、教育风气不正的问题。

国防易新军,隐患伏腋肘。
译文:国防体系轻率地更换军队,潜在的隐患像手臂腋下的肿块一样隐藏。
注释:“国防”指国家的军事防御力量。“新军”指新的军事力量。“隐患”指潜在的危险或问题。“伏腋肘”比喻隐藏在腋下的肿块,形容隐患难以察觉。
赏析:警示了军事变革可能导致的风险和隐患。

枭狐羽翼成,虽智莫善后。
译文:狡猾的人如枭鸟、狐狸般有了翅膀,即使再聪明也难辞其咎。
注释:“枭狐”指狡猾的人。“羽翼”比喻翅膀或势力范围。“善后”指处理好事情后的善后工作。
赏析:表达了对社会腐败和不忠行为的谴责。

到官猝出柙,舍死惟降走。
译文:刚到任就擅自放走了犯人,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能选择投降逃跑。
注释:“到官”指担任官职。“出柙”指将囚犯放回监狱。“舍死”指放弃生命。“惟”连词,表顺承,“降走”指投降逃跑。
赏析:讽刺了一些官员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国家法律和道德约束,甚至牺牲原则来保全自己。

堂堂文烈公,骂贼血濡口。
译文:声威显赫的文烈公,怒斥敌人鲜血染红了双唇。
注释:“堂堂”指威严的样子。“文烈公”指有声望的官员。“血濡口”形容愤怒至极。
赏析:赞颂了文烈公的勇敢和爱国精神。

一门殉忠孝,大节同不朽。
译文:全家人为了忠诚和孝顺而殉国,他们的大义永垂不朽。
注释:“一门”指整个家族。“殉忠孝”指为了忠诚和孝顺而死。“大节”指高尚的气节或操守。
赏析:强调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和忠诚、孝顺的价值观念。

触愤视遗墨,哀今往谁咎?
译文:面对愤怒的情绪审视着留下的遗墨,哀叹当今谁是责任者?
注释:“触愤”指愤怒的情绪。“遗墨”指留下的字迹或遗言。“哀今往谁咎?”意为哀叹现在是谁的责任?
赏析:表达了对当前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一死存三纲,寸心良不负。
译文:为了维护国家的道德准则,即使是一死也毫不负愧。
注释:“一死”指为了国家或信仰付出生命的代价。“三纲”指儒家的三个基本伦理规范,即仁、义、礼。“寸心”指内心。“良不负”意为确实没有什么可愧疚的。
赏析:强调了维护道德准则的重要性,表达了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和牺牲精神。

偷生竟何成,泚笔馀愧忸。
译文:苟且偷生最终什么也没有成就,留下余笔却感到羞愧和不安。
注释:“偷生”指苟且偷安的生活。“竟何成”指最终没有什么成就。“泚笔”指书写文字,这里比喻写作或表达思想。“馀愧忸”指剩余的羞愧和不安。
赏析:表达了对于苟且偷生、逃避现实的态度的批判,同时也反映了对自己未能实现理想的自责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