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归仁二百年,王师渡海扫锋烟。
廛无夫布宽征市,户有丁男尽力田。
黔首终身成异俗,弁髦何日戴尧天。
漫云殊域无知识,纵叩重阍亦枉然。
赋示诸将
郑氏归仁二百年,王师渡海扫锋烟。
廛无夫布宽征市,户有丁男尽力田。
黔首终身成异俗,弁髦何日戴尧天。
漫云殊域无知识,纵叩重阍亦枉然。
注释:
赋示诸将:给诸位将领作的诗以展示自己的文采。
郑氏归仁:指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推行的“仁政”。
二百年:表示时间的长久。
王师:这里指代朝廷的军队。
渡海:指渡过东海。
扫锋烟:指扫除敌人的锋芒和烟雾。
廛(chán): 市井的意思
无夫布宽征市:意思是说没有男子去服兵役,就征收赋税来维持市场秩序。
户有丁男尽力田:意思是说每个家庭都有男劳动力去努力耕作。
黔首:古代对百姓的称呼。
异俗:特殊的习俗。
弁髦(biǎo máo): 古代的一种帽子。在这里比喻一种特定的头饰或服饰。
何日:什么时候,何时能够。
漫云:随便说。
殊域:不同的地域。
知识:了解。
重阍(hūn):古时宫门两侧的警卫人员。
枉然:徒劳无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面对诸位将领时,用诗歌的形式向他们表达自己治国理政的思想。全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现实的描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展示了作者坚定的治国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境界。
诗人通过回顾郑氏归仁的历史,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的决心和信心。郑氏归仁是指春秋时期郑国的大夫子产推行的“仁政”,这种政策使得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历史上的一个典范。诗人以此为引,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的坚定决心,即要像郑氏那样推行仁政,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努力。
诗人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国家治理的具体措施。他提出“廛无夫布宽征市,户有丁男尽力田”的政策,意在减轻人民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生产活动,从而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他也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为国尽忠。
诗人通过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的美好愿景。他认为国家应该摒弃旧有的陋习,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他还寄望于人们能够积极进取,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首诗通过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坚定的治国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境界。他的诗作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