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明何事召干戈,万里扶桑骤沸波。
自大夜郎思比汉,辨奸英主早烹阿。
疮痍无奈伤元气,慈忍终当致太和。
壮不如人臣已老,诸君强起挽天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天宝末年,被安史叛军俘虏之后写的。当时,他正在长安被软禁,但心中却时刻关注着战乱中的人民和国家的安危。因此,他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圣明何事召干戈。”这里的“圣明”指的是唐玄宗,而“干戈”则是战争的象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皇帝为何要发动战争呢?显然,诗人认为,这场战争是不必要的,因为国家已经有了足够强大的实力来抵抗外敌。

第二句:“万里扶桑骤沸波。”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战争已经蔓延到了万里之外的地方。这里的“扶桑”是指日本,而“骤沸波”则形容战争的激烈程度。诗人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深深忧虑。

第三句:“自大夜郎思比汉,辨奸英主早烹阿。”这里的“夜郎”是指唐朝的一个郡,而“英主”则是指唐太宗李世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在思考历史上的战争时,想到了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他曾经在战争中表现出过人的智谋。然而,他却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让后人惋惜。

第四句:“疮痍无奈伤元气,慈忍终当致太和。”这里的“疮痍”是指战争造成的创伤,而“元气”则是指国家的生命力。诗人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战争对国家的伤害,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最后,诗人用“慈忍终当致太和”来表达他的观点:只有通过仁慈和忍耐,才能最终恢复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最后一句:“壮不如人臣已老,诸君强起挽天河。”这里的“壮不如人”是指诗人自己年纪渐长,力量不如从前,而“诸君”则是指其他将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自己年纪渐长,但仍然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最后一句“诸君强起挽天河”则是说,希望其他将领能够挺身而出,共同抵御外敌。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