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险何年辟翠螺,銮舆想见昔经过。
山连上谷秋声壮,地近卢龙朔气多。
曲涧成群嘶牧马,危岩作阵走明驼。
时清不用防边戍,裕国长输例税科。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初至居庸
天险何年辟翠螺,銮舆想见昔经过。山连上谷秋声壮,地近卢龙朔气多。曲涧成群嘶牧马,危岩作阵走明驼。时清不用防边戍,裕国长输例税科。
译文:
初到居庸山时,我不禁惊叹这里的天险是多么神奇。想象着当年皇帝曾经走过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居庸山地势险峻,山峰连绵起伏,仿佛是一片绿色的螺壳,给人一种深深的震撼。山下的山谷中,秋天的声音显得格外响亮,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山下的卢龙地区,由于地势险要,常年笼罩着浓厚的朔风,给人一种冷峻的感觉。
在居庸山中,有一片片的树林和草原,形成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地方。这些地方成了牧民们放牧的地方,每当傍晚时分,一群群的马儿在树林中奔腾,发出嘶鸣声,给这片山林增添了一丝生机。而居庸山中的岩石,有的陡峭如峰峦,有的像堡垒一样坚固,成为了骆驼们行走的地方,它们在这里穿梭自如,展现出一种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在居庸山中,还有一些古老的寺庙和塔楼,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每当清晨或黄昏时分,我常常来到这里,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我也常常会思考一些关于历史、文化和哲学等方面的问题,试图从这些自然景观中找到一些答案。
在居庸山中,还有一些古代的石碑和雕塑,它们默默地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这些石碑和雕塑都是用石头雕刻而成的,上面刻满了各种文字和图案,它们见证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风俗。同时,这些石碑和雕塑也展示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居庸山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成为了人们了解过去和传承文化的宝贵资源。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好这片美丽的土地,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它的美丽和魅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居庸山的描绘,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把居庸山的山川、河流、森林等元素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其中。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人还通过对居庸山周边环境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描绘居庸山的山水之美、历史之悠久以及人民生活的富足,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不谋而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和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