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月照高柳,草堂夜气分。
疏镫寒欲灺,远磬近初闻。
叶落全疑雨,池荒半是云。
更阑不成寐,萧瑟感离群。

【注释】

(1)秋夜:秋天的夜晚。

(2)凉月照高柳:清凉的月光照射着高高的柳树。

(3)草堂:诗人的草堂。

(4)疏镫:稀疏的灯火。

(5)灺:同”灭”。

(6)远磬:远处传来的钟声。

(7)初闻:刚刚听见。

(8)叶落全疑雨,池荒半是云:树叶落光好像下了大雨,池塘荒芜了好像一半被云遮。

(9)更阑不成寐:深夜里睡不着觉。

(10)萧瑟:凄凉冷落的样子。

【译文】

秋夜,清凉的月光照亮了高高的柳树,草堂里充满了寂静的气息。稀疏的灯光显得寒冷欲熄,远远传来的钟声刚刚开始听到。树叶落得满地都是,好像下了一场大雨,池塘荒芜了一半,好像是半天被云雾笼罩。更深人静时,我无法入睡,感到凄凉冷落,思念远方的朋友。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秋夜寂寞凄清的诗作。

首句“凉月照高柳”,以写夜景起头,点染出一种清幽的意境。第二句“草堂夜气分”,则由月色转入人物,写出了诗人独居草堂时的感受和情绪,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抒情的基调。“草堂”二字,表明了作者的孤独、闲散和不如意的处境。

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了作者在秋夜里的具体感受。“疏镫寒欲灺”,是说疏稀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不定,似乎随时都会熄灭。这既是实写,又兼有象征意蕴。“远磬”,是指远处传来的钟声。“近初闻”,是从听觉角度来写,暗示着时间已到深夜,而作者还久久不能入睡,只能从远处断断续续地听着钟声。这一联写景状情,既形象逼真,又含蓄深沉。“叶落全疑雨,池荒半是云。”这两句也是写景,但它却写得更为精警传神。诗人想象自己居住的草堂,在秋风中叶子飘落的情景,与下大雨时的雨滴纷扬相似;而池塘因年久失修变得干涸了,仿佛只剩下半截浮在水面上的云彩。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草堂周围景物的变化,而且把读者带入了那如梦如幻般的境界之中。

五、六两句紧承上文,写诗人彻夜难眠的原因。“更阑”指的是深夜将尽的时候,而“不成寐”则是说难以入眠。“萧瑟”一词用在这里,既有季节特征,又有心境特征;它既可以理解为秋风吹动树木发出的声音,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内心的凄凉感伤。最后两句诗,诗人没有明说自己为何失眠,而是借秋夜的景色来烘托他孤寂的心情。“更阑不成寐”与“萧瑟感离群”之间有内在联系,即诗人因思念友人而无法成眠。

全诗通过写秋夜景色及自己孤宿草堂时的种种感受,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