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树萧萧,荒村半寂寥。
鸟啼天欲曙,月落路空遥。
旷野人逾冷,饥民语更嚣。
嗷嗷求赈济,难免寸心怊。

东明道中

水落树萧萧,荒村半寂寥。
鸟啼天欲曙,月落路空遥。
旷野人逾冷,饥民语更嚣。
嗷嗷求赈济,难免寸心怊。

译文:

随着河水的退去,树叶沙沙作响,荒芜的小村庄显得格外寂静。天空渐亮,鸟儿的啼叫声预示着新一天的到来,而月亮也悄然隐入远方的地平线,小路显得更加空旷遥远。在这广阔的荒野中,行人感到了一丝凉意,饥饿的人们交谈的声音也变得嘈杂起来。他们渴望得到救济,但这种需求让人心中充满了忧愁和焦虑。

注释:

  1. 水落树萧萧:描述了水位降低后,树木因干燥而发出的沙沙声响。
  2. 荒村半寂寥:形容村落因无人烟而被遗弃的状态,给人一种孤独和萧条的感觉。
  3. 鸟啼天欲曙:描绘了天将破晓时,鸟儿开始鸣叫的情景,暗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4. 月落路空遥:月亮已经落下,小路显得空旷而遥远,增添了一份孤寂和寂静的氛围。
  5. 旷野人逾冷:在旷野中行走的人会感到更加寒冷,这可能是因为天气变冷或者周围环境的影响。
  6. 饥民语更嚣:饥饿的民众交谈的声音更加杂乱,反映出他们面临的困境和不安。
  7. 嗷嗷求赈济:用“嗷嗷”来形容民众的哀求声,表现出他们急切、无助的情感。
  8. 寸心怊: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感受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同情。诗中的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情感,无论是描述自然的变化,还是反映社会的现实,都让人感同身受。特别是对农民生活的描述,让人深感同情,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社会的深层思考。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