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连云是鹤山,洞天鸡犬隔人间。
希真已得长生诀,揽胜空余古篆斑。
夜月几闻龙虎啸,白云常伴凤鸾还。
神仙不在彝伦外,打破泥丸第一关。

【注释】

紫气连云是鹤山:紫气,祥瑞之气,传说中仙人的气。连云,指高入云霄。鹤山,传说有仙人居住的山。

洞天鸡犬隔人间:洞天,道教称神仙所居住的地方。鸡犬,指世俗之人。

希真已得长生诀:希真,唐代道士张果老的名号。长生诀,即道家所说的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秘诀。

揽胜空余古篆斑:揽胜,欣赏自然美景。古篆,指刻在石头或碑上的古文文字(如篆书)。斑,斑点。

夜月几闻龙虎啸:夜月,指夜晚月光映照下的景色。龙虎,传说中的龙和虎。啸,呼啸声。

白云常伴凤鸾还:白云,指天上飘浮的云朵。凤鸾,传说中的神鸟。还,返回。

神仙不在彝伦外:彝伦,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五伦”之一,指人与人之间应有的道德规范。

打破泥丸第一关:泥丸,指人的头骨。第一关,指人的精神世界。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鹤鸣山风景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紫气连云是鹤山”,以紫气为引子,描绘了鹤鸣山的美丽景象。紫气,象征着祥瑞之气,通常与高人隐士有关。而鹤鸣山则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吸引着人们前来观赏。这种描述既展现了鹤鸣山的壮丽景色,又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神秘而又庄重的氛围。

第二句“洞天鸡犬隔人间”,则进一步描绘了鹤鸣山的独特之处。洞天,指的是神仙居住之地,通常被云雾缭绕,难以接近。而这里的“鸡犬”则是指世俗之人,他们被这神秘的洞天所隔离,无法轻易涉足其中。这种描写不仅突出了鹤鸣山的超然脱俗,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引人入胜。

第三句“希真已得长生诀”,则是诗人对于长生不死的追求。这里提到的“希真”是道教中的一位著名人物,他的传说中充满了神秘色彩。而“长生诀”则是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也是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理想,也反映了整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接下来四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鹤鸣山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的感受。第五句“揽胜空余古篆斑”,描绘的是诗人站在鹤鸣山上,欣赏着四周的自然风光,感叹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这里的“古篆”既指古代的文字,也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遗迹,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痕迹。通过这一描写,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引入到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时间感的世界。

第六句“夜月几闻龙虎啸”,则是从声音的角度来描绘鹤鸣山的美。夜幕降临,月光洒满大地,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龙虎啸声。这种声音既有自然界的宏伟壮美,又有神秘莫测的气息,使得整个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

第七句“白云常伴凤鸾还”,则进一步描绘了鹤鸣山的自然环境。这里的“凤鸾”是传说中的神鸟,它们常常伴随着白云一起飞翔,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通过这一描写,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

最后一句“神仙不在彝伦外”,则是诗人对于生活哲学的思考。这里的“彝伦”指的是儒家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观念,而“神仙”则是指那些超脱于世俗之上的人。诗人认为,真正的神仙并不在于是否遵守这些规范,而是要超越这些规范,去寻找自己真正的幸福和满足。这种观点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这首诗通过对鹤鸣山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