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万山下沈石一片,当时谁识征南面。千年而后或在山,陵谷从来有迁变。
又不见唐求山人一个瓢,贮以诗稿江中抛。为祝斯文不沉没,得者自识吾心劳。
从古名心不肯死,姓氏长教堆故纸。骨虽已朽力可争,所志区区只在此。
晴沙观察操选政,隐然以诗为性命。对此如逢桑梓恭,采来似奉輶轩令。
选诗既毕还梓诗,梓之不尽终有遗。录取精华置糟粕,其诗自在当听之。
欲将剩稿投水火,素斋居士言不可。请从刘蜕文冢例,藏以玄宫位置妥。
一抔黄土函精英,深山夜黑风雨惊。青磷熠熠来相迎,冷光闪烁如有声。
如有声,不能语。多年故鬼小于黍,彳亍寒空泪如雨。
吁嗟乎,文字潜幽气不灭,浆酒寒浇心尚热。请看一字二字间,犹是千痕万痕血。
我闻嘉会惜未逢,今请一言陈贾公。昔人有诗集,曾藏佛寺中。
这首诗名为《顾晴沙先生诗冢歌》,是一首赞美诗歌不朽的诗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君不见万山下沈石一片,当时谁识征南面。千年而后或在山,陵谷从来有迁变。
【注释】:诗人通过“沈石”象征诗歌的永恒与不朽,表达了对诗歌价值的高度认同和赞美。”征南面”可能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或人物,暗示了诗歌的价值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千年而后或在山”表示诗歌的价值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会越来越大。”陵谷从来有迁变”则是说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并不能抹去诗歌的价值,反而能使其更加凸显出来。
又不见唐求山人一个瓢,贮以诗稿江中抛。为祝斯文不沉没,得者自识吾心劳。
【注释】:诗人通过”唐求山人”的形象来表达他对诗歌的热爱和尊重。他将诗歌比作一个”瓢”,象征着诗歌的载体。他希望诗歌能够得到保存,不被时间所侵蚀。”为祝斯文不沉没”表达了他对诗歌不朽的信念和期望。他相信只要有人欣赏和传承诗歌,它就不会沉没。”得者自识吾心劳”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工作的热情和努力,他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和欣赏诗歌的人才能体会到诗人的心力和辛苦。
从古名心不肯死,姓氏长教堆故纸。骨虽已朽力可争,所志区区只在此。
【注释】:诗人通过对古代文人的赞美,强调了他们对诗歌的执着追求和贡献。他们认为他们的精神和才华是不会消逝的,他们的名字会被永远铭记。即使他们的肉体已经消逝,但他们的精神和才华仍然可以传承下去,这就是他们一生的追求和目标。
晴沙观察操选政,隐然以诗为性命。对此如逢桑梓恭,采来似奉輶轩命。
【注释】: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自己,他以诗歌为自己的生命,对待诗歌如同对待自己的故乡一样恭敬。他将采集的诗歌视为使命,就像皇帝派使者一样郑重其事地对待。
选诗既毕还梓诗,梓之不尽终有遗。录取精华置糟粕,其诗自在当听之。
【注释】: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诗歌的整理态度,他认为只有经过精心挑选和编辑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诗歌。他强调保留诗歌中的精华部分,淘汰掉糟粕,让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欲将剩稿投水火,素斋居士言不可。请从刘蜕文冢例,藏以玄宫位置妥。
【注释】: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于诗歌保护的态度,他认为应该像对待珍贵的文物一样对待诗歌。他建议将剩下的稿件投入水火之中,以销毁那些无用的部分。他请求按照刘蜕的方法处理这些稿件,将其存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以确保其不受破坏。
一抔黄土函精英,深山夜黑风雨惊。青磷熠熠来相迎,冷光闪烁如有声。
【注释】:诗人通过对坟墓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诗歌不朽的赞美和感慨。他认为诗歌就像是被埋在黄土中的精英,虽然遭受着风雨的侵袭,但依然保持着它的光辉和魅力。他用”青磷熠熠”和”冷光闪烁”来形容诗歌的光芒,表达了他对这些光芒的敬畏和赞赏。
如有声,不能语。多年故鬼小于黍,彳亍寒空泪如雨。
【注释】: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诗歌的深刻感悟和情感。他认为即使是死去多年的鬼魂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诗歌的美妙,只能默默地感受它的存在。他用”小于黍”形容那些逝去的鬼魂,表达出对诗歌的无尽怀念和敬仰之情。
吁嗟乎,文字潜幽气不灭,浆酒寒浇心尚热。请看一字二字间,犹是千痕万痕血。
【注释】:诗人在这里发出了对诗歌深深的感叹和感慨。他认为尽管文字已经被埋藏在历史的深处,但它的气息仍然存在。他用”浆酒寒浇心尚热”来形容他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即使身处寒冷的环境中,他的心仍然被温暖地滋养着。他要求人们关注诗歌的每一个字词,因为它们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历史的痕迹,都是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