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璈
诗句:浮山禹庙观山海经塑像 译文:在江都县治西面,有块石头叫做培塿。它是不是与地肺相似?又或者可以比作石纽。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禹庙中观看到的山海经塑像,通过提问来引出下一句对塑像的描述。"得毋类地肺,或可比石纽",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塑像形态的好奇和欣赏。 注释:江都县治 - 古代的地方行政单位,即现在江苏扬州市。培塿 - 一种土石混合的材料,常用于建筑。地肺 - 指大地,暗指大地之形
这首诗名为《顾晴沙先生诗冢歌》,是一首赞美诗歌不朽的诗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君不见万山下沈石一片,当时谁识征南面。千年而后或在山,陵谷从来有迁变。 【注释】:诗人通过“沈石”象征诗歌的永恒与不朽,表达了对诗歌价值的高度认同和赞美。"征南面"可能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或人物,暗示了诗歌的价值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千年而后或在山"表示诗歌的价值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这首诗是关于《山海经》的,其中包含了对伯益、禹、上甲等人物的描述,以及对他们事迹的一些猜测。以下是逐句解读: 浮山禹庙观山海经塑像 这句描述了作者来到浮山禹庙观看《山海经》塑像的情景。 是书所由来,云出伯益手。自宜比《禹贡》,同为百篇取。 这里提到了《山海经》的来源,据说是由伯益创作的。同时,作者认为这本书应该与《禹贡》一样,都是古代的百篇之书。 崇伯有世系,乃为骆明后。羽渊化黄熊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相府蒲桃歌 -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述一种名为“蒲桃”的植物来表达对某人的敬爱或怀念。 2. 相公平生有清德 - “相公”通常指的是官员或高级官员,这里特指诗人的官职为“相公”。而“平生”则意味着整个生涯或者长期的时间。“有清德”表示这位官人具有高尚的德行。 3. 物玩从来不少借 - “物玩”是指物品,这里特指植物。这句话表明这种植物从不缺乏,经常被借用。
顾晴沙先生诗冢歌(其一)为什么不把您的作品置于龙光塔,得到诸天神佛保护? 旃檀香辟蠹虫走,波罗巾拂煤炱封。 安知五十八卷无人续,来补先生所不足。 不教沧海有遗珠,更遣蓝田还种玉。 赏析: 这首诗赞美顾晴沙先生诗作的不朽和传扬。 第一句说龙光塔为先生作品提供神佛庇护,第二三句用旃檀、波罗巾比喻诗作,以辟蠹虫、拂煤炱封喻人珍视诗作,第四句说明诗作传扬久远。 五六句写诗作传扬
【注释】 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市。 城边过:指诗人两次经过河北的河间,一次是春天,一次是秋天。 斥堠:古代边防上瞭望敌情的哨所。 无故道:没有修路。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古代文化教育。贤王:贤明的君主。 老木风生虎:形容树木因风吹而发出声响,好像老虎一样。 平沙石卧羊:沙漠中石头平坦如床,上面躺卧着象,这里用象来比喻石头。 暴公子:指隋炀帝杨广在位时,曾三次派兵攻打高句丽
戊戌正月十二日与兄话别邗关 津亭攀柳一分黄,去住无端各自伤。 颜色定和殊惘惘,前程如此太茫茫。 久怜京国多尘梦,似望并州作故乡。 白发衰亲好持护,客中最忆是高堂。 注释:在扬州(今江苏扬州)的渡口边,我攀着柳树眺望远方,看着自己的身影在落日余晖中显得有些苍老,心中不禁伤感。离别后,我们各自的命运都充满了不确定和迷茫,这让我们更加感到忧伤。我长久以来一直怀念京城的生活,那里有我许多尘封的梦境。现在
诗句:相府蒲桃根似瓮,传自相公亲手种。 译文:相府的蒲桃树根形似瓮,这棵蒲桃树是由相公亲自栽种的。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相府的蒲桃树根形似瓮,这棵蒲桃树是由相公亲自栽种的。这首诗以蒲桃树为线索,通过描写蒲桃树的生长和变化,展现了相府主人对蒲桃树的喜爱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黄鹤楼 秋色西来万里苍,凭高极目楚天长。 群山直到荆门绿,斜日平添汉水黄。 鹦鹉隔江怜处士,兰荃无地怨孱王。 我曾跨遍扬州鹤,一例神仙事渺茫。 译文: 秋天的景色从西边传来,万里大地一片苍凉。站在高楼之上,极目远望,楚地的天空显得格外广阔。 群山连绵不断,一直延伸到荆门的绿色之中。夕阳斜照,汉江的水色也染上了一抹黄色。 鹦鹉洲隔江相望,让人想起那位被贬的处士。我也曾像那些在扬州飞翔的白鹤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诗人在旅途中,目睹了北方边地的风霜雪雨,触景生情,遂写下这一首诗。首联写诗人在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途中,看到满眼都是行役之人,不禁悲从心起,便向身边的人询问他们的辛苦和劳累。颔联写大雁北归,乡愁满怀;黄尘滚滚,泪水横流。颈联写冰封的淀水依然壮丽,而营垒之南的柳枝却已春色阑珊。尾联写燕赵故土多慷慨悲歌之士,因此诗人也情不自禁地咏唱起来。全诗语言凝炼,意境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