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高第便知名,首谒燕公意已倾。
曾许文章冠余子,有谁风度似先生。
知人岂独王夷甫,守正何殊宋广平。
最是君王西幸日,追思犹自泪纵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干要求“逐句释义”,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依次作答。
本题中,“少年高第便知名”一句的意思是:少年及第后即出名。高第指科举考试中举,这是古代士人出仕的一种途径。“首谒燕公意已倾”意思是:首次拜见韩愈便倾倒心魄。燕公指韩愈,他曾任吏部侍郎、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是唐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曾许文章冠余子”意思是:曾称赞我的文章在众人之上。“有谁风度似先生”意思是:有谁能像先生那样具有高尚的品德?“王夷甫”指晋朝名士王衍,“宋广平”指宋代清官包拯,王衍以清谈为务,包拯以廉洁闻名,两人都为人称道。“守正何殊宋广平”“最是君王西幸日”的意思是:坚守正直与宋广平有何差别?君王西行长安之日,追念旧臣而泪流不止。“守正”指坚守正义。“宋广平”指宋朝名臣包拯,包拯在担任开封府尹期间,铁面无私,秉公办事,百姓称之为“包青天”。
【答案】
译文:我少年时期及第,名声就传遍了。第一次拜谒韩愈,就被他的风采所倾倒。我曾经称赞我的文章比诸位都要好,有谁能像我这样具备高尚的品德?王夷甫以清谈为业,包拯以廉洁著称,他们都是人们所推崇的。君王到长安的日子正是我离开京城的日子,我怀念旧臣不禁泪下。
赏析:“少年高第便知名,首谒燕公意已倾。”诗人年轻时即中进士,因文章被推为第一而闻名。初入仕途,拜见韩愈(字退之),即被其人格、学识所折服。诗人以“倾”字形容自己对韩退之的敬仰之心,情真意切,表露无遗。
“曾许文章冠余子,有谁风度似先生。”诗人自认为文章才气冠绝他人,但又有谁能有韩大人那样的高尚品德呢?“余子”泛指同辈文人,这里用以自谦自重。
“知人岂独王夷甫,守正何殊宋广平。”诗人不仅自谦自重,而且以韩大人为知己,又以包大人为榜样。“守正”指坚守正义。诗人用王夷甫、宋广平二人比喻包大人。王夷甫以清谈为业,包拯以廉洁著称,他们都是以正直廉洁著称于世的名人,诗人将二者相提并论,表明自己的志向与追求,表达了自己坚持正义、廉洁奉公的坚定信念。
“最是君王西幸日,追思犹自泪纵横。”最后两句是说君王西幸长安的日子,也是自己离开京城的日子。诗人在追忆往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