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夜宿并州,转侧不能寐。
静听丽樵更,如在棘闱睡。
此类惯战马,伏枥久闲退。
忽闻金鼓声,奋跃绝缰辔。
名心亦已灰,帖括亦已废。
流水阅年华,浮云看富贵。
如何复牵绕,勿乃太无谓。
披衣更秉烛,书以志吾愧。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来分析,最后再结合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技巧等来分析其艺术特色。

第一句“两夜宿并州”,交代了时间地点及人物身份,即“吾”是边关将士(战将),且已连续多日驻扎在并州。第二句“转侧不能寐”,说明自己辗转难眠,内心十分不安,可能是由于战事吃紧或者思念家乡所致。第三句“静听丽樵更”,“丽樵”指打柴人,“更”指更鼓或更深夜点,这里指天明时。第四句“如在棘闱睡”,用典自《晋书·王戎传》载,王戎夜卧,忽闻堂外燃火,问是谁,答曰:“不似王戎。”王戎曾因赌博欠债,有人劝他向亲戚借钱还债,王戎回答说:“汝既以孝名闻,我故借钱以济;若不还,便是无孝。”王戎赌钱输光,就向亲戚借了钱,后来亲戚问他何时还钱,他说:“当以冀州作薄粥,大小麦一斗为限;待汝粥熟后,即便还讫。”亲戚信以为真,便把米送到他家,王戎果然做稀粥煮麦粒给亲戚吃,吃完之后立即归还。王戎如此讲信用,所以大家都称他“口中履约”。而“棘闱”,则指考场。第五句“此类惯战马,伏枥久闲退”,写“吾”长期驰骋沙场,如今却闲居在家,无所事事。第六句“忽闻金鼓声,奋跃绝缰辔”,忽然之间听到战鼓雷鸣,心中热血沸腾。第七句“名心亦已灰,帖括亦已废”,功名之心也如同落花飘散一样,不再执着。第八句“流水阅年华,浮云看富贵”,时光荏苒,岁月如流水般逝去,世间荣华富贵也不过如浮云一般短暂。第九句“如何复牵绕,勿乃太无谓”,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又怎能轻易地放弃自己追求呢?第十句“披衣更秉烛,书以志吾愧”,披衣起身,手持蜡烛继续读书,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惭愧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思考,以及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译文:

连着两个夜晚,在并州驻扎下来,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静静聆听打柴人的更鼓声,就像听到了考场上的鼾声。

像我这样的老兵习武惯常骑战马,久居兵营闲置不用武。

忽然之间听到金鼓声震耳欲聋,我奋力挣脱缰绳飞奔出去。

功名之心已经消失,科举取士也不再执着。

岁月流转,青春易逝,世间荣华富贵也不过是过眼烟云。

为何还要牵挂这些琐碎之事?难道真是太过于毫无意义。

披着衣服起身,手持蜡烛继续读书,以此来表达我的愧疚之情。

赏析:

首联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及人物身份,即“吾”是边关将士(战将),且已连续多日驻扎在并州。二句“转侧不能寐”,说明自己辗转难眠,内心十分不安,可能是由于战事吃紧或者思念家乡所致。三句“静听丽樵更”,用典自《晋书·王戎传》载,王戎夜卧,忽闻堂外燃火,问是谁,答曰:“不似王戎。”王戎曾因赌博欠债,有人劝他向亲戚借钱还债,王戎回答说:“汝既以孝名闻,我故借钱以济;若不还,便是无孝。”王戎赌钱输光,就向亲戚借了钱,后来亲戚问他何时还钱,他说:“当以冀州作薄粥,大小麦一斗为限;待汝粥熟后,即便还讫。”亲戚信以为真,便把米送到他家,王戎果然做稀粥煮麦粒给亲戚吃,吃完之后立即归还。王戎如此讲信用,所以大家都称他“口中履约”。而“棘闱”,则指考场。四句“此类惯战马,伏枥久闲退”,写“吾”长期驰骋沙场,如今却闲居在家,无所事事。五句“忽闻金鼓声,奋跃绝缰辔”,忽然之间听到战鼓雷鸣,心中热血沸腾。六句“名心亦已灰,帖括亦已废”,功名之心也如同落花飘散一样,不再执着。七句“流水阅年华,浮云看富贵”,时光荏苒,岁月如流水般逝去,世间荣华富贵也不过如浮云一般短暂。八句“如何复牵绕,勿乃太无谓”,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又怎能轻易地放弃自己追求呢?九句“披衣更秉烛,书以志吾愧”,披衣起身,手持蜡烛继续读书,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惭愧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思考,以及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