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不读谶,高识足千秋。
康成犹未免,景伯又何尤。

君山不读谶,高识足千秋。
康成犹未免,景伯又何尤。

注释:

  1. 在古代中国,“谶”是指预言或者吉凶的征兆。刘盆子不迷信谶语,表明他具有高深的智慧和见识,能够超越世俗的眼光,预见到未来的变化。他的智慧足以让后人铭记千年,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2. “康成”指的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许慎,字叔重,号仲宣,是班固的老师。他虽然未能完全摆脱谶纬的影响,但依然保持了独立思考的精神。

  3. “景伯”指的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张衡,字平子,号思玄,是班固的同窗好友。张衡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他的作品展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刘盆子的睿智与才能,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对比许慎和张衡的不同人生态度和作品风格,展现了他们对命运、历史和文化的不同理解和追求。诗中流露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以及对智者的无尽敬意。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有力,充满了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通过对两位文人的描绘,诗人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以及他们对于时代和社会的独特见解。这种对古人的赞颂和对未来的思考,使得诗歌充满了深邃的历史感和文化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