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翁家天台,石梁作飞渡。俯看人间世,风烟万壑注。
快作瀛洲谈,流传金石赋。道书续秘牒,艺林重掌故。
偶辍谷口耕,来踏江东路。相逢湖海上,论衡乞谈助。
挥麈通往复,拈笔随例疏。我固方隅见,记忆少脱误。
昆明飞石鲸,甘泉雕玉树。燕游罢曲江,陂陀凿杜固。
山川初无改,今古亦旦暮。惭称悬河口,奉补《水经注》。
《答齐次见先生》是明代诗人张五典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这首诗的解析:
作者简介:
张五典,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景升,号虎林。以贡生授中书舍人,后辞官归隐。他的诗歌以简洁明快著称,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诗句原文及翻译:
- 仙翁家天台,石梁作飞渡。:“仙翁家”指仙人或神仙居住的地方,“天台”是道教中的仙境,此处形容风景如仙界一般美丽。“石梁作飞渡”,意味着一座桥横跨在两座高山之间,如同飞越,表现出壮观的景象。
- 俯看人间世,风烟万壑注。:“俯看”即从高处向下看,“人间世”指的是现实世界,“风烟万壑注”形容山谷间雾气缭绕,仿佛万壑千川都在向这里汇聚。
- 快作瀛洲谈,流传金石赋。:“瀛洲”通常指神话中的仙岛,“谈”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讨论、讲述。“流传金石赋”意味着这些故事和议论将通过金石之刻流传久远,象征着其价值和文化意义。
- 道书续秘牒,艺林重掌故。:“道书”指的是道教经典的书籍,“秘牒”通常指古代帝王的文书档案。“艺林”则是指文艺界的人士聚集之所,“掌故”意为过去的事迹或传统。
- 偶辍谷口耕,来踏江东路。:“谷口”可能是一个地名,“辍耕”表示放下农具休息或旅行。“江东路”指的是江东地区的路,暗示着旅途的开始或结束。
- 相逢湖海上,论衡乞谈助。:“相逢”意味着不期而遇,“湖海”常用来形容广阔的水面,也用来比喻言论广泛传播的场景。“论衡”是一种辩论形式,“乞谈助”表示寻求对话或讨论的帮助。
- 挥麈通往复,拈笔随例疏。:“麈”是一种麈尾,古代用以拂尘的器具,“往复”意为往返循环,“拈笔随例疏”意味着拿起笔来写下规范的奏疏,这里的“例疏”可能指的是官方的正式文件或规章。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感慨。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慨,抒发了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明代文人雅集和抒情作品中常见的主题。结尾部分:
“惭称悬河口,奉补水经注”。这里“惭愧称”表明谦逊,“悬河口”可能是指某个地理位置,“水经注”是一部记录河流地理的著作,这里可能意味着作者认为自己的诗歌无法完全表达出这种境界或深度,因此谦虚地称自己的作品为“补充”。
张五典的《答齐次见先生》不仅以其精湛的技艺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风格,更通过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和世界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一次回答,也是诗人自我反思和表达的一种方式,展示了其文学才华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