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怜辛苦手中轻,一寸拈来一寸情。
磨到光时方有用,尖从刺后始无声。
偶凭投芥交原合,为想添花巧更生。
何事深闺停不语,鸳鸯绣出太分明。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每句诗。

  1. 诗句:
  • 剧怜辛苦手中轻
    关键词:剧(剧烈),怜(同情),辛苦
    译文:我非常同情那些辛苦劳作的人,他们的手上总是那么轻。
  1. 诗句:
  • 一寸拈来一寸情
    关键词:一寸(长度单位),拈(取),情(情感、感情)
    译文:每次取一根针,我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情感。
  1. 诗句:
  • 磨到光时方有用
    关键词:磨(加工、打磨),光(光滑),用(使用)
    译文:只有当针被打磨得光滑无瑕时,它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1. 诗句:
  • 尖从刺后始无声
    关键词:尖(尖锐)、刺(刺伤)、声(声音)
    译文:只有当针尖穿透皮肤时,才会发出轻微的声响。
  1. 诗句:
  • 偶凭投芥交原合
    关键词:偶(偶然、偶尔)、投(投掷)、芥(小草)
    译文:偶尔,我投掷的一个小物品与针头相遇,就像它们本就应该是彼此。
  1. 诗句:
  • 为想添花巧更生
    关键词:为想(为了,想要)、添花(装饰、增添)、巧(巧妙)
    译文:为了增添美丽的花朵,我巧妙地利用了针的巧妙之处。
  1. 诗句:
  • 何事深闺停不语
    关键词:何事(为什么)、深闺(深深的闺房)、停(停止)
    译文:为什么在深深的闺房里,我停止了话语?
  1. 诗句:
  • 鸳鸯绣出太分明
    关键词:鸳鸯(鸳鸯鸟)、绣(刺绣)、出(出现)
    译文:就像鸳鸯鸟那样的美丽,刺绣出的花纹是如此的清晰明了。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赏析,分析其意境和情感表达。

赏析:

这首诗以“针”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针的制作过程及其最终的应用场景。诗人通过对针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对工艺之美和匠心之妙的赞美。

  • 第一段:“剧怜辛苦手中轻”,诗人同情那些辛勤劳作的人,他们手中的针虽然轻,但背后承载着巨大的努力与付出。这种同情不仅是对他们劳动的尊重,也是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关爱。
  • 第二段:“一寸拈来一寸情”,这里的“一寸”既是长度单位,也是情感的象征。每一次取针、捻线的过程都充满了情感的投入与期待,体现了作者对手艺人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
  • 第三段:“磨到光时方有用”,这句话强调了工具的价值在于其完成工作的能力。只有在经过反复打磨,使针变得光滑无瑕时,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反映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赞赏。
  • 第四段:“尖从刺后始无声”,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尖锐的针尖与轻柔的触感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也让人联想到生活中许多微妙而美好的瞬间。
  • 第五段:“偶凭投芥交原合”,这句诗富有禅意,表达了一种随缘而生的智慧。诗人通过投掷小物与针头相遇的情景,暗示了世事的无常与缘分的奇妙。
  • 第六段:“为想添花巧更生”,这里的“添花”寓意着创造美好,而“巧更生”则强调了技艺的重要性。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技艺传承与发展的重视。
  • 第七段:“何事深闺停不语”,这句诗引人深思。它揭示了诗人对于闺阁中女子的内心世界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某种偏见或误解。
  • 第八段:“鸳鸯绣出太分明”,这句话以鸳鸯鸟的美丽作为比喻,赞扬了刺绣技艺的高超与精致。通过对比鸳鸯鸟的自然和谐与刺绣作品的清晰明了,诗人赞美了手艺人对美的把握和表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针这一简单工具背后的丰富内涵和深厚情感。诗人通过观察、思考和感悟,表达了对传统手工艺的珍视和对劳动者的敬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