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邑依山麓,荒城物候偏。
三时常过虎,七月未闻蝉。
举案黄{艹齑}饭,投床白褐毡。
炎凉忘世味,我欲慕巢仙。

【解析】

“即景”是全诗的标题,点明写作内容。“结邑依山麓”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荒城物候偏”写出了诗人对家乡景物的描写和赞美之情;“举案黄齑饭”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美食的怀念;“炎凉忘世味,我欲慕巢仙”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

示例:结邑依山麓,荒城物候偏。

译文:在结邑县,靠近山麓,荒凉的城池,时令不同,景物不同。

注释:结邑,指结邑县(今安徽太和)。依,靠。山麓,山脚。荒城,指结邑县,地处山区,荒芜破败。物候,时节气候。偏,不同。

赏析:此诗开头两句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结邑县依山临水,山麓上的村庄荒凉而破败。“荒城”,指的是结邑县。由于这里处于山区,所以显得荒芜破败。“物候偏”,物候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在不同季节里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时”字在这里有“季节”的意思,与下文的“七月未闻蝉”相照应。

三时常过虎,七月未闻蝉。

译文:经常能看见老虎出没,七月里也听不到蝉的鸣叫。

注释:三时,指一年四季。过虎,指看到老虎出没。蝉,指夏天里的知了叫声。

赏析:第三句“三时常过虎”写诗人对家乡自然环境的描述和感叹,“常过”说明这种景象是经常出现的。这一句既写景又抒情,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七月未闻蝉”,写诗人对故乡夏天景色的怀念,“未闻”说明这种景象是不常见的,突出了作者对故乡夏日的怀念之情。

举案黄齑饭,投床白褐毡。

译文:举起饭碗吃黄齑,铺开白褐毡睡觉。

注释:举,拿起。案,吃饭用的木台子。黄齑饭,指用黄齑调成的饭食。投床,铺在床上。白褐毡,指用白褐色羊毛制成的毡子。

赏析:第四句“举案黄齑饭”,写诗人对家乡美食的怀念之情,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家乡美食的喜爱之情。第五句“投床白褐毡”,写诗人对家乡的居住环境的怀念之情,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家乡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炎凉忘世味,我欲慕巢仙。

译文:冷暖自知,世态炎凉,我却想要学那巢中的凤凰。

注释:炎凉,指冷暖、得失荣辱等人间世事的变化。世味,指世间的味道或世道人情。慕,向往。巢仙,传说中栖息于山崖树洞或岩石洞穴中的一种鸟类,羽毛洁白如雪,飞翔轻盈自如,人们称它为“巢居之仙”。

赏析:第六句“炎凉忘世味,我欲慕巢仙”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通过对世态炎凉的认识以及对自己渴望归隐山林生活的愿望的表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