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懋勋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了解诗词内容,把握诗词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进行理解分析,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最后分析诗人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 “吟秋七律七首”,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中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和心情。第一句“一秣浓青野色昏”写景,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图画:浓重的青色笼罩着原野,黄昏的天空一片苍茫,没有一点光亮,令人感到一种凄冷
【译文】 秋风萧瑟,送来了秋天的凉意,暑气一扫而光。庭院中梧桐树和檐头铁器相互碰撞发出悲鸣。 翠绿色的罗裙在寒风中没有影子,黄叶飘落在干燥的树上,夜幕降临的时候发出声音。 牧马时胡笳声在塞外回荡,鲈鱼莼菜的故乡情思涌上心头。 打开箱子一看,原来自己曾经被贬到岭南(今广东),却忘了把那里的特产——纨扇带在身边。 现在只好将它们扔掉,表示对朝廷的不满,从今以后我要为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同僚伸张正义。
七律 秋意 垂杨零落不成行,抱叶惊寒怯晓霜。 韵远非关风力劲,怀清只饮露华凉。 碧梧院落嘶残月,红杏园林怨夕阳。 以后枝头莫高唱,恐防身后有螳螂。 注释 1. 垂杨:一种常绿乔木,秋天叶子变黄后会飘落。 2. 零落不成行:形容落叶散落的样子,没有规律,不整齐。 3. 抱叶:指树木的叶子紧紧相拥。 4. 惊寒:感到寒冷或害怕。 5. 晓霜:早晨的霜冻。 6. 韵远:诗中指诗的音乐韵味深远
《秋意》 卷帘人瘦立西风,一片秋痕逗碧空。 寄恨独超声色外,酿愁偏在有无中。 洞庭残月数行雁,灞岸斜阳几树枫。 淡到无言何处觅,时于云破适相逢。 注释: 1. 【卷帘】:拉开窗帘的动作。 2. 【人瘦】:形容人消瘦的状态。 3. 【西风】:指从西方吹来的寒风。 4. 【秋痕】:秋天的景色,这里指秋天的落叶。 5. 【碧空】:清澈的天空。 6. 【寄恨】:寄托哀愁。 7. 【声色外】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共七句。每一句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已无心绪抱花眠,金碧飘零剧可怜。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已经无心去欣赏花朵的美丽,而是感到秋天的景色令人伤感。这里的“金碧”可能指的是秋天的落叶,而“飘零”则形容这些叶子随风飘落的状态。诗人用“剧可怜”来形容这种景象让人感到悲伤。 羞近舞衣夸旧态,漫同纨扇赋愁篇。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
【诗句释义】 1. “一幅丹青属化工”:指秋天的景色就像画家用丹青精心描绘出的画卷。 2. “夕阳衰草望无穷”:站在夕阳下,望着那枯萎的草地,感觉时间似乎无穷无尽。 3. “秋痕原野休嫌淡”:在秋天的原野上,不必嫌弃那些淡淡的痕迹。 4. “春梦莺花本是空”:春天的梦境和花朵都是虚幻的,没有实际的意义。 5. “蒿岸霜飞争鬓白”:在寒风中,草木的萧瑟与霜雪的飘落
摇落悲秋枉费辞,此中深意试参之。 天心绚烂归平淡,物理荣敷有盛衰。 万里关山羁旅觉,五更风雨梦魂知。 无人会得乾坤旨,苦恨霜黏两鬓丝。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摇落悲秋枉费辞,此中深意试参之。 - 摇落悲秋枉费辞: 描述秋天的到来使人感到悲伤,甚至徒劳地表达这种情感(枉费辞)。 - 此中深意试参之: 尝试理解其中隐藏的深层含义。 2. 天心绚烂归平淡,物理荣敷有盛衰。 - 天心绚烂归平淡:
摇落悲秋枉费辞,此中深意试参之。 天心绚烂归平淡,物理荣敷有盛衰。 万里关山羁旅觉,五更风雨梦魂知。 无人会得乾坤旨,苦恨霜黏两鬓丝
张懋勋是清代的诗人,以其精湛的七律作品著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位诗人的创作特点及其在清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1. 创作成就 - 诗风与特色:张懋勋的诗作以七律为主,其风格清新自然,情感深沉内敛。他的诗歌多描绘秋季景色,如“卷帘人瘦立西风,一片秋痕逗碧空”等句子,展现了对秋天景象的独特感悟。 - 文学影响:张懋勋的作品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清代诗歌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