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人瘦立西风,一片秋痕逗碧空。
寄恨独超声色外,酿愁偏在有无中。
洞庭残月数行雁,灞岸斜阳几树枫。
淡到无言何处觅,时于云破适相逢。

《秋意》

卷帘人瘦立西风,一片秋痕逗碧空。

寄恨独超声色外,酿愁偏在有无中。

洞庭残月数行雁,灞岸斜阳几树枫。

淡到无言何处觅,时于云破适相逢。

注释:

  1. 【卷帘】:拉开窗帘的动作。
  2. 【人瘦】:形容人消瘦的状态。
  3. 【西风】:指从西方吹来的寒风。
  4. 【秋痕】:秋天的景色,这里指秋天的落叶。
  5. 【碧空】:清澈的天空。
  6. 【寄恨】:寄托哀愁。
  7. 【声色外】:指声音和颜色之外的事物,表示超越感官的体验。
  8. 【酿愁】:酝酿愁苦的情感。
  9. 【有无中】:指虚无之中。
  10. 【洞庭】:中国湖南省的一座湖泊,位于湖南省北部。
  11. 【灞水】:古代关塞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12. 【斜阳】:夕阳。
  13. 【淡到无言】:形容事物到了极点,没有多余的修饰语言。
  14. 【何处觅】:到哪里去寻找?
  15. 【云破】:云层散开,比喻事情有了转机或出现希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景色和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深邃而丰富的意境。

首句“卷帘人瘦立西风”,以卷帘人的形象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人物站在西风中的场景。这个人物形象瘦弱,站立在西风中,似乎在等待、期待着什么。这种孤独和等待的情绪,与秋天的氛围相呼应,为后面的诗句奠定了基调。

次句“一片秋痕逗碧空”,描述了秋天的景色,一片秋叶的痕迹映衬着清澈的天空。这里的“秋痕”不仅仅是指秋天的叶子,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秋天的景色虽然美丽,但同时也充满了萧瑟和寂寥,这与诗人内心的感受相呼应。

第三句“寄恨独超声色外”,表达了诗人对于声色之外的事物的追求和寄托。这里的“声色外”可以理解为超越感官体验的世界,也可以理解为对超脱世俗的追求。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由生活的愿望。

第四句“酿愁偏在有无中”,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愁苦。这里的“有无”可以理解为虚无之中,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命运的感慨。

最后两句“洞庭残月数行雁,灞桥斜阳几树枫”,描绘了秋天的风景。洞庭湖的残月、飞过的雁群、灞桥的斜阳和几棵树的枫叶,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些景象不仅展示了秋天的自然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欣赏。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自己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