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信西来暑气清,庭梧檐铁动悲鸣。
翠罗衫薄寒无影,黄叶林乾夜有声。
牧马胡笳烟塞梦,鲈鱼莼菜故园情。
箧中纨扇嗟恩薄,捐叶从今抱不平。
【译文】
秋风萧瑟,送来了秋天的凉意,暑气一扫而光。庭院中梧桐树和檐头铁器相互碰撞发出悲鸣。
翠绿色的罗裙在寒风中没有影子,黄叶飘落在干燥的树上,夜幕降临的时候发出声音。
牧马时胡笳声在塞外回荡,鲈鱼莼菜的故乡情思涌上心头。
打开箱子一看,原来自己曾经被贬到岭南(今广东),却忘了把那里的特产——纨扇带在身边。
现在只好将它们扔掉,表示对朝廷的不满,从今以后我要为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同僚伸张正义。
【注释】
凉信西来:指秋天来临的消息。
庭梧檐铁:院内梧桐和屋外的铁马。
悲鸣:悲鸣是鸟兽因受惊或哀伤而发出的叫声。这里比喻秋风吹过院内院外的声音。
翠罗衫薄:形容衣着的绿色衣料轻薄透明。
无影:指衣裙在秋风中随风飘扬,没有影子。
黄叶林乾:黄色的树叶已经干枯,落下满地。
胡笳烟塞梦:胡笳是西域乐器,用胡地的乐器奏出的曲子,令人想起边塞的风光;“烟”字有如梦似幻的感觉。
鲈鱼莼菜:鲈鱼与莼菜都是江南的美味,诗人以此怀念家乡。
箧中纨扇:诗人在南谪期间,曾将南方所产的纨扇带回北方,如今看到它们,不由得感慨万千。
捐叶:丢弃旧的、不合时宜的事物。
抱不平:心中不平,有所抗争。
【赏析】
《秋意》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抒发诗人对时事的不满和感慨。
首联起句“凉信西来暑气清”,交代了一个时间背景,即深秋季节来临之时。“凉信”一词,既点明了季节,又表达了诗人对于凉意到来的喜悦之情,因为凉意的到来,意味着炎热天气的结束,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即将来临。然而,接下来的“庭梧檐铁动悲鸣”,则透露出一股凄凉之感,仿佛是秋风在庭内院外呼啸而过,触动了梧桐树和屋檐之间的共鸣,发出一声声悲鸣之声。这一细节描写,不仅烘托出了深秋季节的氛围,更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奈情绪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颔联“翠罗衫薄寒无影,黄叶林乾夜有声”,则是对前一句的具体化和深化。首先,诗人通过“衣裙在秋风中随风飘扬,没有影子”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传达了衣服轻薄、无法遮挡秋风侵袭的意境。同时,这种“没有影子”的状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他似乎已经找不到可以依靠的东西。其次,“黄叶林乾夜有声”这一句子,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落叶比作一位正在演奏乐章的音乐家,它们在寂静的夜晚中轻轻摇曳,发出悦耳的音乐之声。这样的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韵律之美,更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之情。
颈联“牧马胡笳烟塞梦,鲈鱼莼菜故园情”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诗人想象着自己在塞外骑骏马驰骋的情景,耳边响起胡笳悠扬的旋律,那是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不禁想起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美食佳肴,那些鲈鱼和莼菜的滋味让他心驰神往。这种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使得诗人在异乡的生活更加充满挑战和不易。
尾联“箧中纨扇嗟恩薄,捐叶从今抱不平”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部分。诗人回想起自己曾经被贬至岭南的经历,深感自己的遭遇之不公平。他手中的纨扇曾是他身份地位的象征,如今却只能感叹其“恩薄”而丢弃它。然而,这并没有结束他的抗议之路,反而激起了他心中的不平之气,决心从此不再容忍任何不公的事情发生。这种激昂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充满了力量感和战斗精神。
这首《秋意》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情描述,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孤独、寂寞、失落、思念和愤怒等多重情感的人物形象。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和命运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使其成为一首感人至深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