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花老紫萸香,又听宾鸿唳早霜。
沙草寒依秋火白,瘴云低压夕阳黄。
城头钟鼓初逢夜,村落人家未涤场。
好煞蛮歌清月下,不须镫火照河梁。
秋日感怀
刺桐花老紫萸香,又听宾鸿唳早霜。
沙草寒依秋火白,瘴云低压夕阳黄。
城头钟鼓初逢夜,村落人家未涤场。
好煞蛮歌清月下,不须镫火照河梁。
注释:
- 刺桐花老紫萸香:描述了刺桐花已经凋谢,而紫萸(一种植物)散发着香气。
- 又听宾鸿唳早霜:指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预示着早霜的到来。
- 沙草寒依秋火白:描绘了沙漠中的草在秋天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寒冷,颜色为白色。
- 瘴云低压夕阳黄:瘴气(一种湿热的环境)使得天空的颜色变得昏暗,夕阳的余晖呈现出黄色。
- 城头钟鼓初逢夜:描述的是城市中夜晚的景象,钟声和鼓声首次响起时。
- 村落人家未涤场:指的是在夜晚,乡村的人们还没开始清扫庭院或田地。
- 好煞蛮歌清月下:表示在这样的夜晚,听到少数民族的歌曲是非常美妙的事情。
- 不须镫火照河梁:意思是不需要灯火通明来照亮渡河的桥梁,因为夜晚的天空已经足够明亮。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秋季景象和感受的作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首联“刺桐花老紫萸香,又听宾鸿唳早霜”以色彩鲜明的自然画面引入主题,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秋晨氛围。颔联“沙草寒依秋火白,瘴云低压夕阳黄”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印象。
颈联“城头钟鼓初逢夜,村落人家未涤场”则转入对城市和乡村生活场景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生活画面。尾联“好煞蛮歌清月下,不须镫火照河梁”则巧妙地用“蛮歌”和“镫火”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方式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淡泊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