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馆初寒画卷帘,阶前又报荚新添。
年光转眼三秋尽,岁事关心两地兼。
仕路风波艰共济,嫁衣针线倦仍拈。
江云漠漠频吟望,为问双鱼底处潜。
诗句解析:
- 十月家书当至不至
- “十月”指农历的十月,通常与秋天联系起来,暗示季节的变化。
- “家书”指的是家人的书信,常用来表达思念之情。
- “当至”表示理应到达或应该出现。
- “不至”则相反,意味着未能如期到来。
- 客馆初寒画卷帘
- “客馆”指客人临时居住的地方,可能是指旅行中暂时搭建的住所。
- “初寒”描述开始感到的寒冷。
- “画卷”在这里可能比喻为一幅画或风景。
- “帘”是窗户上的布幔,用来遮挡光线和保持私密性。
- 阶前又报荚新添
- “阶前”即门前或台阶前,常用于形容距离感。
- “荚”是豆类植物未成熟的果实,也泛指小植物或种子。
- “又报”表示有消息传来。
- “荚新添”意味着新的、新鲜的信息或收获。
- 年光转眼三秋尽
- “年光”指一年的光阴或时间。
- “转眼”意为转瞬之间。
- “三秋”指的是三个秋季,通常指一年中的后半部分。
- “尽”表示结束或用完。
- 岁事关心两地兼
- “岁事”指的是一年中的事情或经历。
- “关心”表示担忧或关注。
- “两地”可能指的是作者与家乡的距离。
- “兼”表示同时存在或涉及。
- 仕路风波艰共济
- “仕路”指的是仕途或职业之路。
- “风波”比喻困难或挑战。
- “艰共济”表示共同面对困难或挑战。
- 嫁衣针线倦仍拈
- “嫁衣”指的是新娘的嫁妆衣服。
- “针线”指缝纫工具。
- “倦”表示疲惫或厌倦。
- “拈”是用手拿起的意思。
译文:
十月间,本应收到家中信件,却未能如期而至;旅舍之中,乍冷还暖,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门前台阶前,又有新鲜的消息传来,那是新收获的象征;一年的时光如流水般匆匆而过,转眼便是深秋时节,岁月无情,让人忧心忡忡;在仕途上波折重重,我们需同舟共济;对于新娘的婚纱,我虽已疲倦但仍然手忙脚乱地缝补;江面辽阔,云彩渺茫,我频频眺望远方,期待着能从水中钓到那隐藏的秘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种种感受。首句通过“十月家书当至不至”表达了对远方家人的深深思念。接着,第二句以“客馆初寒画卷帘”展现了旅途中的寂寞与冷清氛围,以及对外景的细腻描绘。第三句“阶前又报荚新添”则引入了新的消息,增加了旅途生活的动态变化。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换,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最后两句,“仕路风波艰共济”和“嫁衣针线倦仍拈”,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深沉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家的思念,也有对国家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