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眺江崖,登高桓景家。
坏城腾野火,荒戍集寒鸦。
世事那胜说,吾生空有涯。
不逢陶靖节,何处问黄花。
晚眺
九日眺江崖,登高桓景家。
坏城腾野火,荒戍集寒鸦。
世事那胜说,吾生空有涯。
不逢陶靖节,何处问黄花。
注释
- 九日:古代对九月初九的称呼,常与重阳节关联
- 眺江崖:站在江边高处远眺
- 桓景家:指桓景家族的居所
- 坏城腾野火:描述城市被火焰烧毁的情景
- 荒戍集寒鸦:荒凉的边疆哨所聚集着乌鸦
- 陶靖节:指陶渊明,一位著名的诗人和隐士
- 黄花:这里可能指的是秋天的菊花,象征高洁
译文
在九月的黄昏时分,我登上了江边的高处,眺望远方的景色。远处的山峦上,火光熊熊,映衬着城市的废墟;而那些遥远的戍楼旁,一群群乌鸦盘旋低飞,仿佛在诉说着什么。世间的事,似乎都无需多言,我的生命也显得如此短暂而有限。如果不是因为有幸遇到了像陶渊明那样的人,我该去哪里询问那秋天的菊花呢?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季黄昏时分,独自站在江边高处所见的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首句“九日眺江崖”,直接点出了季节和地点,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登高桓景家”中的“桓景”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人物,或者是作者的虚构人物。而“家”字则暗示了诗人对家的思念之情。
第二联“坏城腾野火,荒戍集寒鸦”,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和动态描写,展现了一幅战争过后的凄凉景象。城市的废墟、燃烧的野火、荒凉的边疆哨所以及聚集的乌鸦,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悲壮和哀愁的画面。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述一个场景,更是在表达自己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对于战乱带来的破坏的痛惜。
第三联“世事那胜说,吾生空有涯”,诗人发出了对世事的感慨。他认为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一件是值得称道的,生命也是短暂而有限的。这种感叹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的认识和感慨。他在这里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有限性,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年华。
最后一句“不逢陶靖节,何处问黄花”,则是诗人的自问自答。他没有遇到像陶渊明那样的隐士,那么他该如何寻找那秋天的菊花呢?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于陶渊明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他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于人生的思考。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