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变后此孤城,况复高秋百感并。
开府已非方镇署,栖笳犹类故家营。
烟寒山树连层阜,水漫湖田混太清。
几辈遗民寒洒涕,多应凄绝暮蝉声。

苏台秋兴和汪茗生同年

沧桑变后此孤城,况复高秋百感并。

开府已非方镇署,栖笳犹类故家营。

烟寒山树连层阜,水漫湖田混太清。

几辈遗民寒洒涕,多应凄绝暮蝉声。

【注释】

①苏台:指苏州的西郊。

②方镇:古代地方长官的称谓。

③“开府”二句:意谓自己如今已经不同往日了,但依然怀念昔日与汪茗生同僚共事的岁月。

④“烟寒”二句:意谓秋天的景色十分萧条,山上的树木在烟雾中显得格外冷清,湖水中的芦苇也显得十分凄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酬答同年汪茗生的《苏台秋兴》而作。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情与景互相映衬。

“沧桑变后此孤城,况复高秋百感并。”开头两句,诗人用“沧桑变后”、“高秋”,表明自己现在的处境十分孤独,并且感慨万端。

“开府已非方镇署,栖笳犹类故家营。”“开府”句,诗人自比为方镇,而“栖笳”句,则表明自己仍怀念旧日同僚。

“烟寒山树连层阜,水漫湖田混太清。”“连层阜”三字,描绘出一幅秋日里萧瑟凄清的山水画来。

“几辈遗民寒洒涕,多应凄绝暮蝉声。”“遗民”句,写出了诗人对国家衰亡的痛苦心情。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表达对国事的忧虑之情。全诗结构紧凑,语言精炼,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