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明大伦,首在诛乱贼。
公羊今文家,陈说多荧惑。
蔡仲出君事,悖逆难可饰。
乃曰姑舍是,行权道乃得。
此岂圣人意,人道将灭熄。
董生汉大儒,繁露有遗忒。
【注释】
春秋明大伦:在《春秋》中阐明了“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
诛乱贼:诛,杀;乱,乱臣;贼,贼子。指诛除乱臣贼子。
公羊今文家:公羊学是今文经学之一派,今文经学认为孔子作《春秋》,以尊王攘夷为旨意,而公羊高、董仲舒等学者则发挥此意,把《春秋》视为一部“断烂朝报”。
荧惑:星名,火星。这里借指乱世。
蔡仲出君事:蔡仲是鲁国人,曾参与定国策,后因与季氏斗争失败而逃亡齐国。
乃曰姑舍是:于是说姑且放弃这一套说法。
行权道:推行权变之道。即不拘泥于成规和旧例,而根据形势采取灵活措施。
此岂圣人意:这难道是圣人的意思吗?这是对儒家经典中某些教条主义思想的批判。
人道将灭熄:人类的道德观念将会消亡。
董生汉大儒: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今文经学派的代表性人物。
繁露:指《春秋繁露》,董仲舒的著作。有遗忒:有错误和缺点。
【赏析】
这首诗是汉代董仲舒写的一篇论说文,题目是“斋中读书十二首”,共十二首,每篇都写了一个意思或观点,但每篇的大意又不相同。第一首写春秋明大伦,第二首写公羊今文家,第三首写蔡仲出君事,第四首说乃曰姑舍是,第五首说此岂圣人意,第六首说人道将灭熄,第七首说董生汉大儒,第八首说繁露有遗忒,第九首说天之制也微,第十首说人之德也薄,第十一首说夫仁者先难而后获,第十二首说君子安始而危终。
诗中运用典故,用典恰当得体,语言流畅自然,表达明白晓畅。
从内容上来看,董仲舒在这篇《斋中读书十二首》里,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其中有些是儒家经典中的一些传统观念,如“春秋明大伦”、“公羊今文家”等;有些是董仲舒自己的思想,如“乃曰姑舍是”、“此岂圣人意”等;还有些则是批评当时的儒家经典中的某些观点,如“人道将灭熄”、“董生汉大儒”等。这些观点和主张都是当时社会上人们关心的问题,也是董仲舒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这篇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董仲舒在这篇作品中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设问等。例如“春秋明大伦”、“公羊今文家”等句子,都用到了比喻和拟人的表现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的意思。再如“此岂圣人意”一句,既是一种设问的形式,又是一种反问的形式,使读者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此外,还有一些句子使用了夸张和讽刺的表现手法,如“天之制也微”一句,就有一种夸张和讽刺的味道。
董仲舒在这篇作品中表现出了他的才华和智慧。他通过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使作品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他也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的看法和态度,使得作品具有了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