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既散处,遗泽在孟荀。
言性别善恶,务在觉斯民。
于善返其故,于恶当自新。
异流本同源,不孤必有邻。
私淑在曾氏,各极醇乎醇。
世传荀卿书,苦无明眼人。
审定非十子,卓哉王应麟。
斋中读书十二首
孔门遗泽,孟荀之学
孔门既散处,遗泽在孟荀。言性别善恶,务在觉斯民。于善返其故,于恶当自新。异流本同源,不孤必有邻。私淑在曾氏,各极醇乎醇。世传荀卿书,苦无明眼人。审定非十子,卓哉王应麟。
释义:孔子的门徒遍布各地,他们的教诲和影响一直流传到战国时期的荀况。孔子和荀子的学说强调区分善恶,致力于唤醒民众。对于善良的行为要追溯其根源,对于不良的行为要改正错误。他们的思想虽然不同,但共同的根源在于追求道德的提升和人性的完善。荀况的学说在后世得到广泛传播,但由于缺乏理解其深意的人,使得他的真谛难以完全领会。然而,经过王应麟的审定,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荀况的思想精髓。
译文:
孔子的门徒们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的教诲如春雨般滋润着后人。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人们对道德的认识和对善良行为的倡导。对于善良的行为,我们应该追溯到它的根源;对于不良的行为,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虽然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的共同目标都是追求人类的进步和提升道德水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孔子和荀子思想的回顾,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孔子和荀子的思想,诗人表达了对于道德教育的追求,以及对于不同学术派别的包容。诗中的“于善返其故,于恶当自新”等语句,表达了一种对真理的坚持和对错误的勇于承认的态度。此外,诗人通过引用王应麟的审定,暗示了一种对于学术的严谨态度,同时也展示了对历史传承的重视。整首诗不仅回顾了古代的教育理念,也表达了现代人对于教育和知识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