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天巨浪震漓江,衅起招降复杀降。
可惜兵粮资寇盗,忍令烽燧接家邦。
师兴枉历三年久,鼎重还凭众力扛。
外患未平兼内变,杜陵忧国泪成双。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掀天巨浪震漓江,衅起招降复杀降。
- 解释:巨大的波浪震动了漓江,这导致了战争的爆发。战争中出现了招降又杀害降军的情况。
- 关键词:掀天巨浪、漓江、招降、杀降、衅起
- 注释:漓江是桂林市的一条主要河流,这里用来象征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危机。招降是指对敌人投降后重新杀戮的行为,显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混乱。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漓江的波涛汹涌和战争中的复杂情形,表达了对动荡局势的担忧和对战争的反感。
第二句:可惜兵粮资寇盗,忍令烽燧接家邦。
- 解释:可惜的是,国家的兵力粮食被用于资助敌寇,以至于让边境烽火连连。
- 关键词:兵粮、寇盗、忍令、烽燧、家邦
- 注释:寇盗指的是敌对势力,烽燧则是一种古代的警报设施,这里可能比喻战争或边境的紧张情况。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战争导致国力的耗尽和边境安全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第三句:师兴枉历三年久,鼎重还凭众力扛。
- 解释:军队的兴师动众持续了三年,国家的重任还需要众人共同努力去承担。
- 关键词:师兴、枉历、鼎重、众力、扛
- 注释:师兴表示发动军事行动,枉历意味着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鼎重则指责任重大,需要众人共同承担。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战争和国家的艰难,以及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第四句:外患未平兼内变,杜陵忧国泪成双。
- 解释:外部的威胁尚未消除,而内部又有政变发生,使得杜陵(地名,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感到忧虑,泪水因此涌出。
- 关键词:外患未平、内变、忧国、泪成双
- 注释:外患指的是外来的侵略或威胁;内变则指国内的动荡或政变。忧国是指为国家忧虑。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内外困境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
总结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示了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诗人通过描绘战争、内政和外部威胁等元素,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希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是一首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