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明大义,忠孝淑□多。
时务要穷究,朝章宜蒐罗。
此是真学业,勖哉毋蹉跎。
宋儒讲性理,探索常入魔。
即使索之精,于世又如何。
汉儒勤考据,万言辨一字。
即令辨之详,未必济平治。
后有好学者,獭祭矜腹笥。
图书翻满床,自作还自注。
诘曲无和音,落索无生致。
谓之阳湖派,矜奇树一帜。
卓哉定峰子,读书怀大志。
一部十七史,穷究古今事。
其论既宏通,其才复恣肆。
可惜广陵散,遗响无人嗣。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诗人杨宪的作品。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历史的研究和对学问的追求。

诗的第一句“读书明大义,忠孝淑□多。” 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和目的。读书是为了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道德和原则,以及忠诚、孝顺等美德。这显示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道德评价和个人价值观的重视。

第二句“时务要穷究,朝章宜蒐罗。” 则指出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了解当前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这说明了作者对历史研究的现实意义的认识。

第三句“此是真学业,勖哉毋蹉跎。” 则是作者对于真正学问的定义和追求的态度。他认为这是一项真正的学业,需要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和学习。同时,他也鼓励读者不要浪费时间,要珍惜并充分利用时间来学习和研究学问。

第四句“宋儒讲性理,探索常入魔。” 描述了宋代的学者们对性理学的研究,这种研究常常深入到非常抽象和复杂的层面,有时甚至会陷入迷惘和困惑的状态。这反映了当时的学术界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第五句“即使索之精,于世又如何。” 则是对前一句的反思,即使我们对某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但这种研究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这表明了作者对于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第六至九句“汉儒勤考据,万言辨一字。”“即使辨之详,未必济平治。”“后有好学者,獭祭矜腹笥。”“图书翻满床,自作还自注。”“诘曲无和音,落索无生致。”“谓之阳湖派,矜奇树一帜。” 这几部分则分别描述了汉朝的学者们如何通过严谨的考证和详细的解释来阐述他们的观点。尽管他们的工作可能非常仔细和详尽,但这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实际的社会变革或进步。这些学者们的学术成就虽然值得尊敬,但他们的工作可能并不总是与实际的社会发展相符合。

第十句“卓哉定峰子,读书怀大志。”“一部十七史,穷究古今事。” 这两句则是对定峰子(即杨宪)的赞美和他对于历史的深入研究。他不仅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还试图从中提炼出一些重要的教训和智慧。

最后两句“其论既宏通,其才复恣肆。”“可惜广陵散,遗响无人嗣。” 则是对定峰子研究的总结和对他的遗憾。他的研究成果既宏通又富有洞察力,但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传承。这可能是因为他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的限制,也可能是因为他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在当时并未被广泛接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