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陈仓路,真如秉烛行。
连峰乍羁勒,一径忽通明。
鸟下氐羌阔,山开陇汉平。
回头云树合,天半杜鹃声。

【注】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陈仓山道上行走的情景。褒谷,即褒斜道,为西汉时修建的一条重要交通路线。

出褒谷

七日陈仓路,真如秉烛行。

连峰乍羁勒,一径忽通明。

鸟下氐羌阔,山开陇汉平。

回头云树合,天半杜鹃声。

译文:

七天后从陈仓出发,真像手持蜡烛前行。

山峰连绵忽然变得高峻,小径忽然变得通畅明亮。

鸟飞下远处的氐羌之地宽阔无比,山势开朗显出陇地和汉中平原。

回头望去云与树合成一片,天空一半是杜鹃叫声。

赏析:“七日陈仓路,真如秉烛行。”陈仓,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道路。这里诗人自比“秉烛”,以比喻其行程之长、时间之久;“七日”则指经过十天左右的行程。“真如秉烛行”,形容旅途遥远艰险,而诗人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真如”是形容词,相当于“真个”;“秉烛”是动词,意为手持蜡烛行走。“七日陈仓路”中的“七日”指的是诗人经过十天左右的行程,而“真如秉烛行”则是用来形容他长途跋涉、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连峰乍羁勒,一径忽通明。”诗人通过描写连绵不断的山峰忽然变得高峻,以及小径忽然变得通畅明亮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及其带来的美好感受。“羁勒”在这里是指被束缚、被限制的状态;“通明”则是形容道路变得明亮、畅通无阻。“连峰乍羁勒”中的“乍”表示突然、忽然的意思,“羁勒”是形容词,形容山峰高峻、连绵不绝。而“一径忽通明”则描绘了道路变得更加通畅明亮的景象,给人以希望和期待。“鸟下氐羌阔,山开陇汉平。”这两句诗通过对鸟类飞翔、山脉开拓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旅途中的壮美景色及其带来的愉悦感。“鸟下氐羌阔”中的“鸟下”指的是鸟儿飞翔的场景,而“氐羌”则是古代羌族的一支。“阔”表示广阔、辽阔的意思。而“山开陇汉平”中的“开”则是指开辟、开发的意思,“陇漠”则是古地名,指的是陇西地区。这两句诗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壮景以及由此产生的愉悦感。诗人在旅途中经历了连绵不断的山峰和开阔的天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好。“回头云树合,天半杜鹃声。”诗人回首望去,云与树合成一片,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天半杜鹃声”则描述了杜鹃鸟在高处发出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远的氛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结束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总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旅行过程中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