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样鸾笺百斛愁,拈毫涴泪写蝇头。
销魂犹怨春明柳,那识归人已凤州。

这首诗名为《凤县得妇书》,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诗中描绘了一位妻子在凤县收到书信的情景,信中表达了丈夫思念之情的深沉,以及离别之痛的煎熬。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十样鸾笺百斛愁:这里的“十样鸾笺”指的是精美的纸张,而“百斛愁”则形象地描述了书写时的心情沉重如同堆积如山的忧愁。

  2. 拈毫涴泪写蝇头:指妻子在写信时,手执笔触沾染了泪水,笔下却只能写下蝇头小字,反映了她情感的细腻与无力。

  3. 销魂犹怨春明柳:春天的柳树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妻子却因丈夫不在而感到绝望,仿佛连柳树也在怨恨她的孤独。

  4. 那识归人已凤州:这里的“归人”指远行的丈夫,“凤州”可能是丈夫的目的地。妻子通过书信表达的是对她丈夫的思念与不舍,以及对他可能到达远方的担忧。

这首诗不仅是对夫妻别离情景的生动刻画,也是对人间真情与哀愁的一次深刻反思。通过对诗句的解析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们对于爱情与离别的独特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