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言儿女安,儿读女学织。翻不诉饥寒,似恐烦心力。
会垣近京都,不比山中僻。好语得传闻,新猷布恩泽。
西南军屡捷,旦夕偃兵革。朝廷大清明,四门贤路辟。
爬罗到寒畯,疏栉去壅积。我闻大欣忭,喜气动颜色。
感激出真诚,慰藉忘困阸。举酒尽余杯,加餐罄复核。
是时冬已残,北风舞沙砾。暝色下前楹,夜光透重幂。
寺钟歇孤撞,街柝过三击。坐久话更深,寒镫光的皪。
壬戌十二月朔自辽州得檄往蒲行至韩侯岭复檄令回省二十七日抵寓咏怀四十韵
【注释】:壬戌,十二月初七;朔,初一,正月初一;自辽州,自辽州出发前往蒲州行;得檄,得到委任的公文;往蒲行,前往蒲州;复檄,再次得到委任的公文;令回省,命令回去;二十七日,到达蒲州。
【赏析】:这首诗写于元代诗人王冕被贬为农官时,他在蒲州任上作诗一首以表达他的心境和志向。他写道:“下言儿女安,儿读女学织。”意思是说,孩子们都安心学习了,而自己则在纺织女工的教导下学习编织技术。“翻不诉饥寒,似恐烦心力。 ”意思是说,他们并不抱怨生活的困苦和贫苦,似乎担心这些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会垣近京都,不比山中僻。好语得传闻,新猷布恩泽。”意思是说,朝廷已经接近京城,与山中的偏僻之地相比,有了更好的交流和传播的机会。“西南军屡捷,旦夕偃兵革。朝廷大清明,四门贤路辟。”意思是说,西南地区的军队屡有胜利的消息传来,朝廷也因此变得更加清明,四方的门径也更加开阔了。
【注释】:西南军,指西南地区的军队;旦夕,早晚之间;偃兵革,停止战斗和武器的使用;朝廷大清明,指的是国家政治清明;四门贤路辟,指的是四门(朝堂)的道路更加开放,可以接纳贤能之人。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和国家政治清明的期盼和赞美之情。他认为朝廷应该继续加强政治清明的建设,让四方的门径更加开阔,接纳更多的贤能之人。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
【注释】:攀罗,比喻选拔人才;寒畯,指的是贫寒的士人;疏栉,梳理发髻;壅积,指的是积压已久的事情。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蒲州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自己被贬为农官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他认为,尽管自己现在的处境艰难,但他仍然希望朝廷能够选拔优秀的人才,让他们有机会施展才华;同时他也希望能够摆脱贫寒的生活状态,过上安定的日子。
【注释】:西南军,指西南地区的军队;旦夕,早晚之间;偃兵革,停止战斗和武器的使用;朝廷大清明,指的是国家政治清明;四门贤路辟,指的是四门(朝堂)的道路更加开放,可以接纳贤能之人。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和国家政治清明的期盼和赞美之情。他认为朝廷应该继续加强政治清明的建设,让四方的门径更加开阔,接纳更多的贤能之人。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
【注释】:爬罗,比喻选拔人才;寒骏,指的是贫寒的士人;疏栉,梳理发髻;壅积,指的是积压已久的事情。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蒲州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自己被贬为农官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他认为,尽管自己现在的处境艰难,但他仍然希望朝廷能够选拔优秀的人才,让他们有机会施展才华;同时他也希望能够摆脱贫寒的生活状态,过上安定的日子。
【注释】:寺钟歇孤撞,街柝过三击。坐久话更深,寒镫光的皪。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蒲州期间的日常生活和心情。他描述了夜晚寺庙里的钟声和巡逻士兵的声音,以及长时间坐着谈话的情景。他还描述了寒灯下的场景,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注释】:寺钟歇孤撞,街上的巡逻士兵敲着铜锣;坐久话更深,长时间的交谈使得夜色更加深重;寒镫光的皪,指的是灯光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更加明亮。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蒲州期间的夜晚景象,通过描绘寺庙、巡逻士兵和寒灯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充满寂静、孤独和寂寞的画面。这种氛围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