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木落气萧森,极目郊原秋已深。
归雁情添离客梦,闻猿泣下壮年心。
敝裘苏秀无生色,弹铗冯谖孰赏音。
唧唧吟虫听未了,城头又起夜来砧。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句,从诗中找出关键句,并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描写了秋日郊野的萧瑟景致;颔联写诗人因思乡心切而生出的离愁别绪;颈联写诗人归家后的生活状态;尾联抒发了诗人在夜晚砧杵声声的悲凉心境。
译文:
天空高远木叶落尽,秋天的郊野一片萧索。
鸿雁南归触动了游子的梦魂,听到猿猴哀鸣更增壮年人的愁绪。
破败的皮裘已经无法遮身,空有才华又有何用?
蟋蟀在草间鸣叫,听来未完,城头又开始响起了夜晚的砧声。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罢官归家之后。首联“天高木落气萧森,极目郊原秋已深”二句,写诗人登高所见之景。“天高木落”点明时节,而“气萧森”则写出秋意的凄清与萧瑟。“气萧森”“极目郊原”,既写环境,也写心情。此时此地,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看着那萧然的郊原,想到自己被贬外放,远离朝廷和家乡亲人,心中不免感慨万千:“归雁情添离客梦”。雁儿归巢是人的一种本能,但诗人却觉得雁儿的归去,反而勾起了他思乡之痛,增添了他的愁绪,这正说明了他的离愁别绪之深。“闻猿泣下壮年心”,猿啼之声凄厉,令人心碎,它唤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中间两联写诗人归家后的所见所感: “敝裘苏秀无生色”,意思是说,那件破旧的衣服,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鲜亮。“弹铗”句,化用了战国时期冯谖在薛地为孟尝君谋划后,孟尝君给他优厚的待遇的典故。冯谖在这里以铗自比,说自己虽然有才能,但是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只能弹着宝剑唱出“长铗归来乎”的歌声。这里诗人用“弹铗”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孰赏音?”的意思是:谁能够赏识我的才能呢?“唧唧吟虫听未了,城头又起夜来砧。”这句诗的意思是:蟋蟀在草间鸣叫,听来未完,城头又开始响起了夜晚的砧声。这里的“砧”指的是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石制工具,声音清脆悠扬。诗人在这里通过“唧唧”之声和“砧”之声的描绘,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
结尾两句写诗人彻夜难眠,思绪万千。“唧唧吟虫听未了,城头又起夜来砧”,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听着窗外蟋蟀的叫声和砧声,越发感到自己的孤独与无助。
名家点评
明代文学家李东阳:“归雁情添离客梦”,“闻猿泣下壮年心”,语语警策,字字精工,真所谓妙绝千古者也。
清代文学家方东树:末句“唧唧吟虫听未了,城头又起夜来砧”,亦复凄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