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裁殊贮柿,粉饰慎操觚。
异卉供欣赏,群芳式楷模。
伯恭常坐啸,华父此驰驱。
至理拈微笑,柔姿道大扶。
覃思同灿烂,树骨自清癯。
郎署薇堪对,文坛杏转输。
林应称箸作,采欲润璠瑜。
多识诗笺陆,生机易变虞。
和风披座满,化雨滴阶苏。
魏第争声价,匡庐入画图。
蜀葵神向往,水蓼手描摹。
雅拟康成带,休夸玉局符。
凤仙形碻肖,蛾子术难诬。
润色寻章句,光华照典谟。
兰滋吟叶适,梅隐忆林逋。
潘县开难遍,陶篱采足娱。
再芳苗裔盛,遗象瓣香孚。
草稿残馀籍,丹铅剩说郛。
蜂儿兼旧榧,鱼婢戏初芙。
匿迹春生脚,韬光物耀躯。
莲芳怀茂叔,窝乐访尧夫。
药圃生芝圃,长衢击壤衢。
性禾咸长养,善米例泥涂。
八婺绵遗泽,芬芳式大儒。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杨慎所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共50句。以下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首句“剪裁殊贮柿”,意为修剪的枝条像柿子一样丰硕。这里用柿子的丰满比喻诗人的才学深厚。
次句“粉饰慎操觚”,意指在修饰文章时要小心谨慎,不要随意涂改。这里强调了写作时的严谨态度。
第三句“异卉供欣赏”,意思是不同种类的花可以供人欣赏。这里可能是在赞美各种花卉的美丽。
第四句“群芳式楷模”,意思是众花作为模范。这里可能是在赞美各种花的美丽。
第五至第八句描述了伯恭(孔子)和华父(舜)的形象。
第九句“至理拈微笑”,意指领悟到了道理时会微笑。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真理的理解和感悟。
第十句“柔姿道大扶”,意指柔软的姿态可以支撑道义。这里可能是在赞美女性的温柔与坚强。
第十一至第十八句描述了诗人的学问和才能。
第十九句“郎署薇堪对”,意指在官署中,微贱的薇草可以用来比喻地位低微但有才华的人。
第二十句“文坛杏转输”,意指文坛上,杏树可以比喻作家们将知识传播给大众。
第二十二句“林应称箸作”,意指树林应当以树木为榜样来建设。
第二十三句“采欲润璠瑜”,意指采集的果实要像美玉一样晶莹剔透。
第二十六句“多识诗笺陆”,意指广泛阅读诗歌,积累知识。
第二十七句“生机易变虞”,意指生命的变化无常,需要谨慎对待。
第二十八句“和风披座满”,意指和风拂过座位,温暖舒适。
第二十九句“化雨滴阶苏”,意指甘霖滋润台阶,使之焕然一新。
第三十句“魏第争声价”,意指魏晋时期的豪宅争抢名声和地位。
第三十一句“匡庐入画图”,意指庐山风景如画,引人入胜。
第三十二句“蜀葵神向往”,意指蜀葵花象征着追求理想和美好的愿望。
第三十三句“水蓼手描摹”,意指用水蓼草描绘出美丽的画面。
第三十五句“雅拟康成带”,意指模仿东汉学者康成公的服饰。
第三十七句“休夸玉局符”,意指不要再夸耀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第三十八句“凤仙形碻肖”,意指凤凰之花形状优美,令人喜爱。
第四十句“蛾子术难诬”,意指难以欺骗的飞蛾,象征真实不虚。
第四十二句“润色寻章句”,意指润色诗文的词句,追求完美的表达。
第四十三句“光华照典谟”,意指光芒四射,照亮历史典籍。
第四十四句“兰滋吟叶适”,意指兰花生长在适当的环境中,香气宜人。
第四十五句“梅隐忆林逋”,意指怀念宋代诗人林逋,他的梅花诗句令人传颂。
第四十六句“潘县开难遍”,意指潘安的美貌难以形容,如同开遍了花的园子。
第四十七句“陶篱采足娱”,“陶篱”指的是陶瓷制的篱笆,用以比喻篱笆内的景象令人愉悦。
第四十八句“再芳苗裔盛”,“再芳”可能是指再续前缘的花朵,“苗裔”是指子孙后代。
第四十九句“遗象瓣香孚”,“遗象”指的是遗留下来的影像,“瓣香”是指花瓣上的香气,“孚”是指诚信。
第五十句“草稿残馀籍”,“残馀”可能是指残余的部分,“草稿”是指未完成的稿件。
第五十一至第六十三句描述了各种植物的生长状态和特点。
第六十四句“蜂儿兼旧榧”,“蜂儿”可能是指蜜蜂,“旧榧”是指古树名木,两者结合可能表示自然和谐之美。
第六十五句“鱼婢戏初芙”,“鱼婢”可能是指在水中游动的鱼,“初芙”是指荷花,两者结合可能表示水中世界的宁静美好。
第六十六句“匿迹春生脚”,“匿迹”可能是指隐藏踪迹,“春生脚”可能是指春天的到来,两者结合可能表示万物复苏的景象。
第六十七句“韬光物耀躯”,“韬光”是指隐藏光芒,“物耀躯”可能是指事物闪耀自身,两者结合可能表示谦虚谨慎的态度。
最后一句“莲芳怀茂叔”,“莲芳”可能是指莲花的芳香,“茂叔”是指诸葛亮,两人结合可能表示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学问的感悟和赞美,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