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千门仍旧俗,声声捣米度残年。
粘糕入谱时翻样,幻虎新抟貌自全。
竟体白描非仅额,两趺蹲坐俨深拳。
品分枣栗诸羞外,形出熊罴百兽先。
信手拈来真活泼,随心戏弄异雕镌。
点胭一样斑斓色,嵌豆双眸闪烁圆。
出柙直疑轻启罩,负嵎堪笑满登筵。
蓬蓬气上初蒸透,逐逐装成亦宛然。
绰有须眉能镇恶,虽无骨格也清坚。
承盘共乐乡风古,得句偏疑僻字传。
静对悬门同色相,惊看画壁证因缘。
优游卒岁添佳制,荐祖祀神礼告虔。

我们需要理解这首诗的结构和内容。诗中描述了一幅画面,展现了老虎、糕和枣栗等食物的形象,以及它们在捣米声中的出现。

  1. 万户千门仍旧俗,声声捣米度残年。
  • 解释:这里描绘了古代的风俗,万户千门都保持着传统的习俗,人们正在用杵臼舂米。声音如同捣米的声音,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也暗示着人们对生活的坚持和执着。
  1. 粘糕入谱时翻样,幻虎新抟貌自全。
  • 解释:当粘糕进入烹饪谱目时,它的样子会有所改变,就像幻化成一只新的老虎。这里的“幻”字,形象地表达了事物变化无常的特点。而“貌自全”则意味着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没有破坏原有的形态。
  1. 竟体白描非仅额,两趺蹲坐俨深拳。
  • 解释:整只老虎都用白色的线条来描绘,没有特别关注它的额头。而两只脚的姿势,就像是深拳一样,显示出老虎的力量和勇猛。这里的“白描”指的是简洁而有力的勾勒,“两趺蹲坐俨深拳”则形容了老虎的姿态和力量。
  1. 品分枣栗诸羞外,形出熊罴百兽先。
  • 解释:在众多的食物中,红枣和栗子是最普通的,但在这之外,还有像熊和罴这样的动物。这里的“品分”指的是分类,而“形出熊罴百兽先”则表示这些食物在众多之中显得尤为突出。
  1. 信手拈来真活泼,随心戏弄异雕镌。
  • 解释:诗人随手拈来,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出食物的活泼和有趣。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自由和随意。
  1. 点胭一样斑斓色,嵌豆双眸闪烁圆。
  • 解释:这里用“点胭”来形容食物的颜色,如同涂抹上了胭脂一样鲜艳多彩。而“嵌豆双眸闪烁”则形象地描绘了眼睛的明亮和生动。
  1. 出柙直疑轻启罩,负嵎堪笑满登筵。
  • 解释:老虎刚刚被放出来,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轻启了罩子。而老虎面对众人的态度,让人不禁感到好笑。这里的“出柙”指的是老虎被释放,“负嵎”则是指老虎不屈服于人。
  1. 蓬蓬气上初蒸透,逐逐装成亦宛然。
  • 解释:随着热气的上升,食物开始变得饱满。这里用“蓬蓬气上初蒸透”来形容食物的香气和质地的变化。而“逐逐装成亦宛然”则表达了食物逐渐成型的过程,虽然略显粗糙但仍然充满了生机。
  1. 绰有须眉能镇恶,虽无骨格也清坚。
  • 解释:尽管没有骨头,但食物的形态却给人一种坚定的感觉。这里的“绰有须眉”指的是外形,而“清坚”则形容了食物的口感和味道。
  1. 承盘共乐乡风古,得句偏疑僻字传。
  • 解释:人们共同享受着家乡的传统美食,而诗歌的创作也传承着古老的文化。这里的“得句偏疑僻字传”可能指的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生僻或者不太常见的词汇,但他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表达,使得这些词更加有意义和魅力。
  1. 静对悬门同色相,惊看画壁证因缘。
  • 解释:诗人静静地面对着悬挂的门扇,看到了与食物颜色相同的门扇。这里可能是指一种视觉上的巧合或者是诗人对于某种现象的独特发现。而“惊看画壁证因缘”则可能是说通过绘画的形式,诗人发现了食物与门扇之间的内在联系,即食物的颜色与门扇的图案相呼应。
  1. 优游卒岁添佳制,荐祖祀神礼告虔。
  • 解释:诗人在这一年里愉快地度过了时光,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为祖先祭祀准备食物,向神灵祈福。这里的“荐祖祀神”指的是供奉祖先和祭祀神灵的活动,而“礼告虔”则是表达对神灵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食物和节日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和节日习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