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七岁庚午,大秩筵开数计五。越今年华辛壬癸,我来旧雨得重聚。
昨回一阳百福生,集启消寒继消暑。入门何须问宾主,浮以大白斟以醑。
酒酣始知诞降辰,兕觥酌彼鹤筹数。君独前席致我词,献寿投桃皆无取。
新诗换得樽浊醪,胜比金钱值刻楮。我闻昌黎进表章,谏迎佛骨浩气吐。
春秋刚逢五十七,力挽衰风擎天柱。又闻知遇陆宣公,二十二人榜龙虎。
陆之生日是明天,沆瀣师生直接武。二公今已升庙廷,笾豆馨香列樽俎。
黉宫香火本非僧,礼乐肃修合柷敔。君秉铎教历有年,大训赤刀重西序。
古来金石寿诗书,振起斯文乐蹈舞。况是东阳好山林,洞天久许天伦叙。
闲筑竹簃布酒棋,时摘肴蔬开园圃。迟我数年莫厥居,云洞茅檐不待补。
相与徜徉耄老天,此酒此诗证出处。君不见周子定居庐阜时,濂溪风月年年今不古。
诗句释义:
- 一日之七岁庚午(第一句): 这句话可能是对某位年长的人的称呼,”一日之七岁”可能是说他年纪大了,而”庚午”指的是特定的一个年份。
- 大秩筵开数计五(第二句): “大秩”可能是指高规格的宴会,”数计五”表示有五个等级的宴会。
- 越今年华辛壬癸(第三句): “越”是超过的意思,”今”指现在,”辛壬癸”是三个天干中的最后一个。这句话可能在描述时间的流逝和人的年龄增长。
- 我来旧雨得重聚(第四句): “旧雨”可能是指过去的老朋友,”得重聚”表示再次聚在一起。
- 昨回一阳百福生(第五句): “昨”是过去的意思,”一阳”可能是指阳气开始生长,”百福生”表示有很多的幸福和福气降临。
- 集启消寒继消暑(第六句): “集启”可能是集合起来,共同行动,”消寒”和”消暑”都是去掉寒冷和炎热的意思。这句话可能在描述一起行动去除困难或烦恼。
- 入门何须问宾主(第七句): “入门”可能是指进入某个地方或场合,”宾主”可能是指主人和客人。这句话可能在强调进入场合后不需要过多地关心主人和客人的关系。
- 浮以大白斟以醑(第八句): “浮”可能是指浮在水面上,”大白”可能是指大型的酒杯,”斟以醑”是指用美酒来敬酒。这句话可能在描述用美酒来庆祝或敬酒的场景。
- 酒酣始知诞降辰(第九句): “酒酣”可能是指饮酒到微醺时,”诞降辰”可能是指出生或重要的时刻。这句话可能在描述在饮酒微醺时才意识到某个重要时刻的到来。
- 兕觥酌彼鹤筹数(第十句): “兕觥”是一种古代的酒杯,”鹤筹”可能是指用鹤羽制成的计数工具,”酌彼数”可能是指用它来计量或计数。这句话可能在描述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测量或计算。
- 君独前席致我词(第十一句): “君独”可能是指独自,”前席”可能是指坐席向前,”致我词”可能是指给我讲述或表达。这句话可能在描述某人独自坐在前面向我讲述或表达某种观点或建议。
- 献寿投桃皆无取(第十二句): “献寿”可能是为了祝福或祝贺某人长寿,”投桃”可能是指投掷桃子,”无取”可能是指没有值得获取的东西。这句话可能在描述某人为了祝福或祝贺而投掷桃子,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值得获取的回报。
- 新诗换得樽浊醪(第十三句): “新诗”可能是指新的诗歌或者诗词,”换得尊醪”可能是指换取了一杯酒,”樽浊醪”可能是指浑浊的酒。这句话可能在描述通过写一首诗或者诗词换取了一杯酒,但喝的是一杯浑浊的酒。
- 胜比金钱值刻楮(第十四句): “胜”可能是指胜过、超过,”金钱”可能是指货币或钱财,”刻楮”可能是指雕刻在木片上的图案或文字。这句话可能在描述用诗词或者诗词胜过了金钱的价值,即诗词的价值超过了金钱的价值。
- 我闻昌黎进表章(第十五句): “我闻昌黎”可能是指我听说唐代诗人韩愈,”进表章”可能是指上奏表章,”昌黎”是他的字或号。这句话可能在引用韩愈上奏表章的事情。
- 谏迎佛骨浩气吐(第十六句): “谏迎佛骨”可能是指劝阻皇帝迎接佛教带来的佛像,”浩气吐”可能是指豪迈的气质散发出来。这句话可能在描述韩愈劝阻皇帝迎接佛教带来的佛像时表现出的豪迈气质。
- 春秋刚逢五十七(第十七句): “春秋”可能是指春秋时期,”刚逢”可能是指刚刚遇到,”五十七”可能是指57岁。这句话可能在描述一个人刚刚度过了57岁的生日。
- 力挽衰风擎天柱(第十八句): “力挽”可能是指用力拉起,”衰风”可能是指衰败的风气,”擎天柱”可能是指支撑天空的支柱。这句话可能在描述一个人努力挽救衰败的风气,如同支撑天空的支柱一样坚定。
- 又闻知遇陆宣公(第十九句): “又闻”可能是指再次听到,”知遇”可能是指得到了解和赏识,”陆宣公”可能是陆贽的字或号。这句话可能在引用陆贽受到知遇的故事。
- 二十二人榜龙虎(第二十句): “二十二人榜”可能是指科举考试中排名在前二十四名的人,”龙凤榜”可能是指状元榜。这句话可能在描述陆贽在科举考试中获得状元榜的情况。
- 陆之生日是明天(第二十一句): “陆之生日”可能是陆贽的生日,”明天”可能是指未来的某一天。这句话可能在描述陆贽的生日将在未来的某一天。
- 沆瀣师生直接武(第二十二句): “沆瀣”可能是指夜晚的露水,”师生”可能是指师生关系,”直接武”可能是指直接参与战斗或武术。这句话可能在描述夜晚师生在一起练习武术的情景。
- 二公今已升庙廷(第二十三句): “二公”可能是指两位公卿或高级官员,”今已升庙廷”可能是指已经晋升到庙堂之上的位置。这句话可能在描述两位官员已经晋升到庙堂之上的位置。
- 笾豆馨香列樽俎(第二十四句): “笾豆”是古代祭祀时摆放的食物,”馨香”是香气扑鼻的意思,”列樽俎”可能是指摆放在桌上的酒杯和菜肴。这句话可能在描述祭祀时食物香气扑鼻,摆放在桌上的酒杯和菜肴整齐有序。
- 黉宫香火本非僧(第二十五句): “黉宫”是古代的学校或学宫,”香火”可能是指香火缭绕,”非僧”可能是指不是僧人。这句话可能在描述学校或学宫中的香火缭绕,不是僧人所为。
- 礼乐肃修合柷敔(第二十六句): “礼乐”可能是指礼仪和音乐,”肃修”可能是指严肃而有序,”合柷敔”可能是指弹奏瑟瑟乐器。这句话可能在描述在学校或学宫中,礼仪和音乐都很严肃而有序,同时弹奏瑟瑟乐器。
- 君秉铎教历有年(第二十七句): “君秉铎”可能是指老师手持铃铛进行教学,”教历有年”可能是指教学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这句话可能在描述老师手持铃铛进行教学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 大训赤刀重西序(第二十八句): “大训”可能是指重要的教诲或教导,”赤刀”可能是指红色的刀,”重西序”可能是指重视西方的次序或位置。这句话可能在描述重要的教诲或教导重视西方的次序或位置。
- 古来金石寿诗书(第二十九句): “古来”可能是指自古以来,”金石”可能是指石碑和金属制品,”寿诗书”可能是指祝愿诗书长寿。这句话可能在表达自古以来都希望诗书能够长久存在。
- 振起斯文乐蹈舞(第三十句): “振起”可能是指振兴或提振,”斯文”可能是指文化或学问,”乐蹈舞”可能是指乐于跳舞或表演舞蹈。这句话可能在表达希望通过振兴文化或提振学问来让人们乐于跳舞或表演舞蹈。
- 况是东阳好山林(第三十一句): “况是”可能是指何况、况且,”东阳”可能是指东阳山,”好山林”可能是指风景优美的地方。这句话可能在表达况且东阳山还有风景优美的地方。
- 洞天久许天伦叙(第三十二句): “洞天”可能是指仙境或神仙居住的地方,”久许天伦叙”可能是指长时间允许亲戚团聚。这句话可能在描述仙境或神仙居住的地方长期让亲戚团聚。
- 闲筑竹簃布酒棋(第三十三句): “闲筑”可能是指闲暇时间建造或搭建,”竹簃”可能是指用竹子搭建的小亭子或房间,”布酒棋”可能是指摆上酒和棋盘来下棋。这句话可能在描述在闲暇时间建造或搭建了一个小亭子或房间摆上酒和棋子来下棋。
- 时摘肴蔬开园圃(第三十四句): “时摘”可能是指时常采摘,”肴蔬”可能是指各种蔬菜,”开园圃”可能是指开辟菜园。这句话可能在描述时不时地采摘蔬菜作为菜肴来享用,同时也开设了菜园供自己种植。
- **迟莫厥归无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