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寒集第三,重来聚竹屋。
屋小炉火红,竹疏窗纱绿。
我到独濡迟,走仆连番速。
细雨洒前宵,步行石崅荦。
当门石尤奇,迎我如立鹄。
盘飧已罗陈,野味胜鱼肉。
主客一笑言,今夕安且燠。
吾生不善饮,而喜对糟曲。
三爵已酡颜,醉倒不自觉。
客持右军书,琳琅重满幅。
惜余已蒙眬,家鸡浑野鹜。
把烛跋其尾,濡墨沾毫秃。
催诗寺钟声,声声印心曲。
诗新句早成,此际淡无欲。
【注释】
消寒三集:指杜甫《消寒二十首》中的前三首诗。
饮香亭:杜甫《饮香亭》诗中作“饮香阁”。
香亭:即饮香阁,在今重庆渝中区较场口一带。
欲字:即“欲”字诗,是杜甫在重庆写的一首七律。
竹屋:指杜甫在重庆草堂的住所。
细雨洒前宵:杜甫《夜雨》诗中作“细雨送晓来”。
石崅荦(lǒu luò):山势高峻。
立鹄:指鹤立鸡群。
盘飧(sūn)已罗陈:摆上饭食。
右军:指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
琳琅(língláng);美玉声。
家鸡浑野鹜:家鸡和野鸭。
跋:用笔在纸上点画。
寺钟:指寺院的钟声。
诗新句早成:杜甫《佳人》一诗中有“诗成暗不寐,独绕庭树下”的句子。
此际淡无欲:此时心境淡泊,没有欲望。
【赏析】
《消寒三集饮香亭分得欲字》,是杜甫于唐代大历二年(767)至四年(768)在重庆所作。这首诗写在草堂时过冬日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联两句写诗人来到重庆后,重游旧地,故地重游,感慨颇多,遂题写了《消寒三集饮香亭》等诗。
颔联两句写诗人重游旧地,发现重庆的气候寒冷。诗人来到重庆草堂,发现天气很冷,炉火红红,竹子稀疏,窗纱绿油油。
颈联两句写诗人到访重庆草堂时,主人热情招待,自己却走得慢,走仆人则走得快。
尾联两句写诗人到访重庆草堂后,发现草堂门口的石头特别奇特,好像要迎我一样。
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重庆的冬季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