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耐为文媚女牛,自甘才分拙如鸠。
频年赖有书堪曝,此夜惟应酒可酬。
蜥蜴咒来三尺雨,蟪蛄吟破一分秋。
问谁曾见天孙驾,辜负人间乞巧楼。
七夕雨(节选)
不耐为文媚女牛,自甘才分拙如鸠。
频年赖有书堪曝,此夜惟应酒可酬。
蜥蜴咒来三尺雨,蟪蛄吟破一分秋。
问谁曾见天孙驾,辜负人间乞巧楼。
【注释】
- 七夕雨: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传说是牛郎织女一年中相会的唯一一次机会,故称“乞巧”,又称“七夕”。
- 不耐:不能承受。
- 文媚女牛:形容女子美丽如画,能令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 自甘:心甘情愿。
- 拙如鸠:形容自己的才华不高,像小乌鸦一样。
- 频年赖有:多年依赖。
- 书堪曝:书籍可以晒干保存,这里指的是书籍多。
- 此夜惟应:这个夜晚只有……
- 蜥蜴咒来:传说中的蜥蜴因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受到感动,它们在雨中念咒语祈求牛郎织女能够重逢。
- 蟪蛄吟破:蟪蛄(huì gū)是一种昆虫,它的声音清脆,能穿透薄冰,这里用来比喻秋天的气息。
- 天孙驾:传说中掌管天河的神仙,他驾驶着一艘星舟在天空中巡游。
- 辜负:白白地浪费。
- 人间乞巧楼:古代传说中有一种楼阁叫做乞巧楼,人们会在七夕这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期得到天上仙女的庇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七夕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生活的感慨。首句“不耐为文媚女牛”意味着诗人虽然欣赏女性的美貌,但并不以此为满足,反而更欣赏那些默默无闻、才华平平的人,这与后文中提到的“自甘才分拙如鸠”相呼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第二句“自甘才分拙如鸠”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这种心态。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华和价值,不应该因为羡慕他人而否定自己。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第三句“频年赖有书堪曝”表明诗人多年来一直依赖书籍来度过时光。这既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也暗示了他孤独的生活状态。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夜晚,他更愿意与书籍相伴,而不是与他人交流。
第四句“此夜惟应酒可酬”则揭示了诗人在这个特定时刻的内心体验。他认为在七夕这样的夜晚,除了酒之外,其他事物都无法与之相匹配。这句话既表达了他对七夕之夜的特殊情感,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妥协。
接下来的几句诗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动物行为,进一步烘托出七夕之夜的氛围。如“蜥蜴咒来三尺雨”中的蜥蜴因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受到感动,它们在雨中念咒语祈求牛郎织女能够重逢。这种奇特的景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末尾的两句则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批判和反思。他说:“问谁曾见天孙驾?辜负人间乞巧楼。”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的无奈和失望。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一座空荡荡的乞巧楼一样,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和理解他的心声。这种感慨既体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也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
这首诗通过对七夕之夜的细腻描绘和深入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爱情、生活和现实的独到见解。它既具有艺术性又富有哲理性,让人在品味的同时也能引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