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雌伏愿雄鸣,占尽人间第一声。
有力唤回今古梦,无心数遍短长更。
逃亡幸脱怜公子,起舞齐驱促祖生。
从此预期天下白,谈经聊可答升平。

【注释】

鸡声:指鸡鸣,比喻报晓。雄鸣:雄鸡报晓的叫声,这里指雄鸡高唱。占尽:独占。短长更:指长短不同的声音。逃亡幸脱怜公子:意谓自己逃脱了不幸,庆幸得救,感激那些救助过自己的恩人。起舞齐驱促祖生:意谓自己能起舞相迎,一同欢庆祖生的诞生。谈经聊可答升平:意谓自己能以经书来应对太平盛世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作者在诗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定、社会繁荣的向往和追求,抒发了自己渴望为国效力的心情。

首联写鸡鸣,喻贤臣之出仕;颈联写“起舞”和“谈经”,喻诗人自任宰相,辅佐君王治理国家;尾联写“天下白”和“谈经”,喻诗人所希望的天下太平、国家强盛的局面到来,并以此自许。全诗表现了一个封建士大夫忧国忧民、积极入世的思想境界。

此诗是一首咏物言志之作,借咏公鸡之啼,抒写自己愿效辅政贤臣之壮怀,以期“天下白”、国家昌盛的美好愿望。

“不甘雌伏愿雄鸣”,这是咏物言志的第一层意思。公鸡一叫,万物皆晓,其声宏亮,传遍四方,所以古人常将公鸡比作报晓的贤臣。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不愿做默默无闻的隐士,而要像公鸡那样去高歌猛进,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占尽人间第一声”,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形象地写出了公鸡一鸣惊人、令人瞩目的效果。它不仅表现了公鸡的歌声动听,而且表现了它的报晓作用巨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诗人用一个“占”字把公鸡的作用夸大化,使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联想。

“有力唤回今古梦”,这一句进一步写公鸡的报晓作用,它不但可以叫醒沉睡的人,而且还可以唤起人们心中的旧梦。在这里,诗人巧妙地把报晓的公鸡与唤人的梦境联系在一起,既表现了公鸡的报晓作用之大,又表现了诗人的思绪之深,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无心数遍短长更”,这一句进一步写公鸡的歌声。它的意思是说,虽然公鸡的歌声嘹亮动听,但自己却无心去数它的长短。这句诗表面上是说自己不想去听公鸡的唱歌,但实际上却是说,自己有心去听公鸡的歌声,只是没有心思去听罢了。诗人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公鸡歌声的赞美之情。

“逃亡幸脱怜公子”,最后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获救的庆幸心情。诗人把自己比作被追捕的亡命之徒,而把解救自己的恩人比作公子,这既是一种巧妙的比喻,又是对恩人的一种赞扬。

“起舞齐驱促祖生”,这一句是诗人自况的写法。意思是说,自己能够起舞迎接恩人的来临,一同欢庆这位恩人的到来。在这里,诗人巧妙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公鸡的歌声中,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富有情趣。

“从此预期天下白”,这一句是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祝愿。它的意思是说,自己期望着天下变得太平清静,没有战争和灾难。这里的“天下白”指的是国家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也是诗人对国家未来的一种美好祝愿。

“谈经聊可答升平”,末句紧承上句而来,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之心。它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国家的治理,但可以通过研究经书来为国家的和平做出贡献。在这里,诗人把个人的学问和国家的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操。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咏物言志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有丰富的想象力,又有深邃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