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残玉笛夜迢迢,又听虫声愈寂寥。
绕径声飞风有韵,倚楼人去月无聊。
落梅别调翻长短,折柳新歌记近遥。
逸韵高低萦耳际,空阶默听到残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夜笛 - 描述夜晚吹奏玉笛的情景。
弄残玉笛夜迢迢 - 形容玉笛被反复吹奏,声音已经逐渐变得微弱。
又听虫声愈寂寥 - 在夜晚听到虫子的声音,感到更加寂寞和孤独。
绕径声飞风有韵 - 风声环绕着小径,仿佛有韵律般地飘动。
倚楼人去月无聊 - 一个人倚靠在楼上,看着月亮,感到无聊。
落梅别调翻长短 - 落梅时,用不同的曲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折柳新歌记近遥 - 折柳枝时,用新的歌词来记录自己的思念之情,表达距离之远近。
逸韵高低萦耳际 - 飘逸的韵律在空中回荡,萦绕在耳边。
空阶默听到残宵 - 在空旷的台阶上静静地聆听,直到天亮。
译文:
夜色中,我再次吹响玉笛,声音渐渐消逝在寂静之中。周围只有蟋蟀叫声,更增添了一份孤独。风吹过小径,带来了一种节奏感。我独自一人倚靠在高楼之上,望着明月,心中感到无比的空虚。当梅花飘落时,我用不同的旋律表达自己的哀愁;当柳树折断时,我用新歌词诉说我的思念。那些飘逸的韵律在空中回荡,萦绕在耳边。我在空旷的台阶上静静地聆听,直到天边露出第一缕曙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独自吹奏玉笛、聆听蝉鸣和虫叫的场景,以及他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通过对比夜晚的寂静与白天的热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歌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手法,如”玉笛”象征着高雅的艺术,”虫声”则代表着自然界的声音,”风”和”月”则是大自然的元素。此外,诗中的”落梅”和”折柳”等意象,也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感悟。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致的意象,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