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飘零客海天,喜逢佳日读新篇。
寿君恰值中和节,愧我虚加廿纪年。
曾走燕云经阅历,偶留鸿雪证因缘。
嫏嬛万卷开天禄,永夜藜光太乙然。
这首诗是作者在得知萧惠长先生将四十一岁生日时,写下的一首和韵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同是飘零客海天,喜逢佳日读新篇。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萧惠长先生共同的经历——都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同时在这个美好的时刻读到对方的生日诗歌。寿君恰值中和节,愧我虚加廿纪年。
中和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春天举行,象征着万物生机勃勃、和谐平衡。在这里,诗人用“寿君”来称呼萧惠长先生,并说“适值中和节”,意味着在这个特殊的时节里,两人相遇并共同庆祝。然而,诗人觉得自己“虚加廿纪年”,即认为自己虚度了二十年的时间,因为在这期间他未能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或为人民做更多有益的事。这体现了诗人的自责和自省。曾走燕云经阅历,偶留鸿雪证因缘。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曾经走过的地方和经历的岁月。”燕云”可能是指古代中国的边疆地区,而”鸿雪”则可能指代一种大雪的景象。”经阅历”意味着经历了很多的事情,而”偶留鸿雪证因缘”则表达了在偶然间留下了一些痕迹或影响,这些痕迹或影响是由缘分或机缘所决定的。嫏嬛万卷开天禄,永夜藜光太乙然。
这句话中的“嫏嬛”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地名或者是一个象征性的地点,代表着丰富的知识和学问。“开天禄”暗示着开启智慧或获得财富的象征,而“永夜藜光太乙然”则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其中藜草(一种植物,常用于照明)的光亮如同太阳一样明亮,这象征着光明和希望。整句诗传达了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与萧惠长先生的友谊和相互之间的敬意。通过对比自己和对方的年龄以及他们在不同时间的经历,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知识的尊重。整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