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魔毕竟为情魔,一纸飞书唤奈何!
顾我无言惟一笑,笑时恨比泪时多!
【注释】
挽 :哀悼死者的诗词。吴湘玉:诗人悼念的亡友。
顾 我无言惟一笑:我无法表达我的思念,只好笑来掩饰我的悲痛。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诗。全诗通过回忆与友人相聚、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对死亡的恐惧。诗中“笑时恨比泪时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生死离别的深深哀痛之情。
病魔毕竟为情魔,一纸飞书唤奈何!
顾我无言惟一笑,笑时恨比泪时多!
【注释】
挽 :哀悼死者的诗词。吴湘玉:诗人悼念的亡友。
顾 我无言惟一笑:我无法表达我的思念,只好笑来掩饰我的悲痛。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诗。全诗通过回忆与友人相聚、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对死亡的恐惧。诗中“笑时恨比泪时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生死离别的深深哀痛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然后根据选项的要求,结合具体内容逐项分析。此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考生应按照这一要求进行作答;另外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注释,如“乙未(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羁旅”等。最后要附上赏析,注意字数限制。 “此地原羁旅,逢君是故人。”首联交代诗人当时客居在鮀浦的原因,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羁旅”即羁留漂泊之人
送王泳翔屏山访友(辛卯至癸巳(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十九年、一八九三))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名山有佳友,相得每相从。 - 注释:“名山”指的是著名的高山,“佳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期待,他们在一起时总能相互陪伴、相互欣赏。 - 译文:那些闻名的高山,那里有着与我志趣相投的好友们,他们总是相互陪伴,相互欣赏。 2. 古木斜阳挂,迷津野老逢。 - 注释
【注释】 台:指台湾。乙未: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叶”:指清朝灭亡后,台湾先后由不同政权统治的情况。“自处贫非病”:说自己贫困不是病态。“相传笔代耕”:说传家以写诗为业。“问天何罪戾?误我是功名”:问苍天为何有这等罪过;误我一生是功名。“一掬思乡泪,松楸弃祖茔”:流下思乡的泪水,放弃祖宗的基业。“松楸”:松木棺材。“一掬思乡泪”即一掬思乡之泪,形容悲苦之情。 【赏析】 此诗题作“台感”
【解析】 (1)乙未,即光绪二十一年(1895),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一年。诗人在台南筹防局时,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感慨颇深。“忆昔”二字总领全诗,表明诗人回忆往昔的情景。 (2)“乡人”,指当地的老百姓。“义愤同”,意指乡人与作者有共同的义愤。 (3)“黔驴”,指贵州产的驴。《黔游记》载:“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见之者无不愕跃。”意思是说贵州没有驴,有人将一只贵州驴运到京城
秋河再宴也是园倒叠前韵 其二 (丙申(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宴会上,宾主之间共同品味诗词之美,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当筵无俗客,宾主共徘徊: - 无俗客:宴会中没有普通世俗之人,只有高雅的宾客。 - 宾主共徘徊:主人和客人一起徘徊,相互欣赏对方,体现了宾主间的和谐与尊重。 2. 帘影入纤月,车声响薄雷: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孝弟皆天性,披图自有真。荆田欣爱日,萱国庆长春。燕喜诗歌鲁,乌私表欲陈。触予游子恨,风木倍思亲! 注释:孝顺和弟妹都是上天赋予的本性,看这幅画就能明白这一点。荆山田里的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日子,母亲的生日就像春天一样生机盎然。燕地的人们喜爱唱歌跳舞(这里可能指燕赵地区的民风),乌鸦在树上筑巢,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渴望。触动了我游子的哀愁,看到这棵枯死的大树,我更加思念亲人。
秋河再宴也是园倒叠前韵 其一 主人邀请重聚,几榻清幽无尘埃。日间畅游陶渊明,风流才子贺知章。众人皆为韵友,独我劳碌心未宁。仍忆兰亭雅集时,诸王皆是亲族朋。 注释与赏析 1. 注释: - 主人邀再饮:主人再次邀请大家共饮。 - 几榻净无尘:房间非常干净,没有一丝灰尘。 - 日涉陶元亮:日间游览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 风流贺季真:形容人才出众,风度翩翩如贺知章。 - 群公皆韵友
【解析】 本题是一道考查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以及思想情感的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这首诗的作者是陈宝琛,“喜”“赖”等字眼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有客悬徐榻,劳君下董帷”两句写自己设宴招待朋友的情景,“养亲原笔砚,报国此须眉”两句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决心,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答案】 ①我有幸与阁下相会,在潮州
【解析】 本诗的翻译,应做到“信、达、雅”,即忠实于原诗,准确达意,通顺流畅。 【答案】 (1)浮家寄鮀浦,独客入羊城。 译文:我漂泊在海上,独自来到广州。 注释:“鮀浦”指珠江口一带。“羊城”指广州,古称羊城。 赏析:此联点出作者的行踪和居处。作者由广东沿海而到广州,是因避战乱,寄身于此。 (2)地已牛皮弃,人馀虎口生。 译文:家乡的田地已变成荒草,百姓们却还活在虎口之中。 注释:牛栏栅
岁除日得家书(丙申(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 腊鼓催声急,惊心又岁除。 酒添游子恨,春入老兄书。 身世浮萍似,家山劫火馀! 辽东还白帽,明日愧华裾! 注释: - 腊鼓催促着新年的脚步声,让人心惊胆战地迎来了又一年的除夕夜。 - 酒桌上,我的心情更加沉重,因为家乡的亲人在远方传来了书信,带来了他们的消息和关怀。 - 我感觉自己如同飘荡不定的浮萍一般,不确定自己的命运归宿
诗句赏析: 委地花钿了不存,马嵬坡下渺芳魂。 如何道士传来语,尚有金钗达至尊? 译文注释: 这首诗描述了杨贵妃在马嵬坡下的凄美形象,以及她的命运悲剧。诗中通过描绘她的美丽与死亡,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悲哀。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南英的作品,创作于唐朝时期。当时杨贵妃因安史之乱被赐死,这首诗可能是为纪念她而作的
注释: 太真:杨贵妃的别名。 无人山下葬真姬:在无人山脚下埋葬了杨贵妃(真姬)。 不及征夫革裹尸:不及那些出征的士兵,他们的尸体被裹在战袍中(革裹尸)。 空费洗儿钱百万:浪费了很多钱来为杨贵妃洗澡。 生前酷爱禄山儿:她生前非常喜欢安禄山的儿子(禄山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诗人对杨贵妃的深深怀念和惋惜之情。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杨贵妃的美貌和高贵,以及她在生前受到的宠爱
太真 舍身为遣六军行,掩面君王太不情! 比翼鸟分连理折,负他有殿号「长生」! 注释: 舍身为遣六军行:为了送别六军,她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比翼鸟分连理折:比翼鸟是一对恩爱的鸟儿,它们相依为命,形影不离。而在这里,它们却因为分离而折断了翅膀。 负他有殿号「长生」:他拥有一个“长生”的称号,但他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选择了牺牲自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性在面对国家存亡之际,选择舍身救国的壮举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风格和作者感情的把握。解答此题,考生应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注释分析其情感,并注意答题格式。本诗为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押平声韵。“松鬓蓬蓬自苦辛”意思是“我的头发像松树一样蓬松,因为自己辛苦劳作而感到痛苦”,其中“松鬓”、“自苦辛”都是关键词,“松”指头发,“鬓”指发际边,“蓬蓬”形容头发浓密的样子,“自苦辛”即“自己辛苦劳作”
【注释】 空谷:深山幽谷,比喻僻静之所。争传:竞相传扬。凌波:踏波而行的样子。湘裙六幅纱:形容吴湘玉裙子的细软和美丽,“湘”是吴姓女子的自称,这里借指吴湘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怀念吴湘玉而作。诗中用空谷传声、争妍斗艳等形象化的语言赞美了吴湘玉的美质。全诗语言优美,富有韵味,堪称佳作
【注释】 ①挽:送别。湘:指湖南省,潇湘即湖南。②太息:叹息。③“阿母”句:吴氏母亲不怜惜女儿,认为她命短而不肯嫁人。④兰香:指杜兰香,即杜少陵。⑤“前身”二句:说自己的前身就是杜兰香,因被母亲所弃而被遗弃到人间来投胎。⑥“何事”句:为什么命运如此多舛?⑦“空闺”句:说自己的空闺寂寞无人来,只有孤灯伴我长夜思。⑧“泪痕”句:泪水已将枕屏都打湿了。⑨“此恨”句:这满腔怨恨,又不知向谁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