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前十丈起红尘,冠盖相望一例新。
绝似浑忘庚子事,铜驼荆棘泪无痕!
【注释】
戊申:指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都门:京城的城门。感兴:感慨兴起。
【赏析】
《戊申入都门感兴》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此诗作于公元883年作者由江西东归途中途经洛阳,登城遥望时有感而作。全诗写洛阳旧事,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亡、身世坎坷的感慨。
首联:“车前十丈起红尘,冠盖相望一例新。”写洛阳城中车辆络绎不绝,人头攒动,冠盖相望,都是新贵显宦;“车”字暗点出诗人的身份地位,“红尘”一词形容洛阳城中繁华的景象,“红尘”本义为红色尘埃,此处用来形容洛阳城的繁华景象。
颔联:“绝似浑忘庚子事,铜驼荆棘泪无痕。”写诗人想起昔日金兵攻进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情景。“浑忘”意为忘记,“庚子事”代指靖康之变,即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攻陷东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的事件。金兵退走后,在洛阳留下了一片废墟,人们把它称为“铜驼巷”,因为这里曾经有铁制的骆驼雕像而得名。“铜驼荆棘”指的是金兵退走后,洛阳城里满目疮痍、荒凉破败的景象。
尾联:“铜驼荆棘泪无痕!”表达诗人对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情。诗人通过描绘铜驼巷的荒凉破败景象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忧虑之情,同时暗示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