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城仍聚水,过客欲招魂。
惨目今如见,微生昔竟存。
民终煎市釜,寇自荡宫门。
河伯浮余息,临流永戴恩。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注释】

①壬午:壬辰年;②出汴城:离开汴京(今河南开封);③五年:五年前;④丁亥:丁卯年(1507年);⑤计偕:指科举应试,即乡试;⑥循内堤:沿内城的护城河;⑦望坏垣:看已倒塌的城墙;⑧斯城:此城,指汴京;⑨仍聚水:仍然积水;⑩过客:路过此地的人;⑩招魂:招来死者的灵魂;⑩惨目:使人悲痛欲绝;⑩今如见:今天好像看到一样;⑩微生昔竟存:过去我还活着;@民终煎市釜:百姓终于被烧死在锅里;⑩寇自荡宫门:敌寇从宫门冲进来;⑩浮余息:飘流在水上的气息;⑩临流:面对流水;⑩戴恩:感激地接受恩惠。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作者忧国伤时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自己命运的关注。全诗感情悲慨,笔力沉郁。

首联“壬午出汴城,五年不复经过”,点明时事背景,写出自己离开京师后,又过了五年,没有再经过京城,说明自己的仕途已经终结。而“丁亥计偕循内堤,望坏垣有悲往事”则进一步表明了自己因科举不第而归家,回到家乡后看到已经残破不堪的汴京,不免悲伤落泪,感慨万千。“斯城仍聚水,过客欲招魂”,写诗人回到家乡以后,看到曾经繁华热闹的京城如今只剩下积水和废墟,不禁悲从中来,想到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的人如今可能都已经死去,他们的命运就像这些被河水冲刷的残垣断壁一样,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惨目今如见,微生昔竟存”,这两句是说,虽然眼前的景象让人感到十分凄惨,但是想到自己曾经还活着的事实,心中还是能够稍微得到一丝安慰的。“民终煎市釜,寇自荡宫门”,这两句是说,百姓们最终都遭受到了国家的祸害和侵略者的蹂躏,而那些敌人却依然能够轻易地攻破了皇宫的大门。“河伯浮余息,临流永戴恩”,这两句则是说自己虽然已经离开了这个充满苦难的地方,但是仍然感激朝廷对自己的恩宠和照顾,希望能够永远记住这份恩情。全诗以悲慨的情感贯穿始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