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昔傍渭滨行,岂意秋风到渭城。
不尽寒波斜日动,可怜荒野暮云平。
雄图过眼迷三辅,别酒当歌叠四声。
槐里宵深残烛下,还将杂记阅《西京》。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明确全诗内容以及情感,然后分析运用的手法及效果,最后结合标题、注释和题目要求作答。
“咸阳”是此诗的首句,点明了地点。首联写自己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到秦都咸阳的行踪。颔联承上启下,写自己来到咸阳后所见之景。颈联写自己因怀念故乡而产生感慨。尾联写自己在咸阳的所思所感。
【答案】
译文:曾经在长安青门旁渭水之滨漫步,没想到秋风已经吹到了我的家乡渭城。斜日里寒波涌动,暮云低垂平展,荒野之上一片荒凉。
雄图壮志,转眼之间就迷了双眼,三辅之地已远去,别酒当歌,叠声唱出四声,槐里深夜,残烛闪烁,我还在阅读《西京杂记》。
赏析:“昔日长安路,今朝渭北游”一句一折,写出了诗人由长安出发,经过渭水之滨到达咸阳的行程。“青门昔傍渭滨行”,青门是长安城门之一,故址在今西安市西,这里用一个“傍”字,说明诗人当时是沿着渭河之边行走的。“岂意秋风到渭城”两句,写诗人来到渭城时的心情。“岂意”一词,表现了诗人的惊讶之情。秋天来了,天气转凉,而自己却来到了渭城。“秋风”、“渭城”这两个词组,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凄切的秋风,看到了那萧瑟的景色。这两句既是写景,又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
“不尽寒波斜日动,可怜荒野暮云平。”两句是说,斜阳照射在微波荡漾的河流上,波纹不断向远处传播,夕阳西下,天边的晚云也渐渐平铺开来。这两句既写景也写意,诗人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自然景物,以景寓情,抒发了内心的悲愤与无奈之情。
“雄图过眼迷三辅,别酒当歌叠四声。”两句是说,眼前的宏伟蓝图在眼前一闪而过,令人感到迷惘。“过眼”一词,表明自己的宏伟蓝图虽然很美好,但很快就过去了。“别酒当歌”是说,面对离别的情景,我不禁唱起了送别的歌曲。这两句既写了诗人的壮志雄心,又表现了他无法实现理想的痛苦之情。
“槐里宵深残烛下,还将杂记阅《西京》。”这句的意思是说,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在昏黄的烛光下读着《西京杂记》。“槐里”,即今陕西省西安市。“杂记”,指各种书籍、资料等。这句是说,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坚持读书习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