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草黄鹂万古情,杜陵野老惯吞声。
祠堂不占中原地,丞相徒伤西蜀名。
两立霸图生有恨,偏安王业死无成。
绵官宛在寻何处,风雨镫昏夜柝鸣。

【注释】

夜坐:夜晚坐着。检书:查找书籍。工部:官名,唐代掌管水利、农业等的部门,杜甫曾任过此职。杜甫曾为工部员外郎,后因避“宫”讳改称工部。蜀相:指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碧草:青绿色。黄鹂:黄色的小鸟。万古情:永恒的情感。杜陵:在长安附近,原是西汉宣帝时杜邺的陵墓,后成为墓地之称,这里指杜甫的墓地。野老:乡村老者。惯吞声:经常含着哭声而不说话。祠堂:供奉死者或已故之人的场所。中原地:中原地区,泛指国家中心地带。丞相:指诸葛亮,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曾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封为忠武侯,谥号忠武。徒伤西蜀名:“徒”字在这里有“白白地”的意思。

两立霸图:建立了霸业。生有恨:生前就有遗憾。偏安王业:偏安于一方,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死无成:死后未能实现成就大业的愿望。绵官:绵长不断,这里指连绵不绝的官道。宛在寻何处:寻找也找不到了。宛:弯曲的样子,这里指曲折延伸。寻:寻找。风雨镫昏夜柝鸣:风雨中的灯笼昏暗,夜晚传来打更的声音。镫:古代照明用具。

【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七律诗的代表作之一,此作借古讽今,以史为鉴,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和对朝廷的不满。全诗通过对诸葛亮一生经历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他生前功业未成、身后名声被毁的感慨。

首联“碧草黄鹂万古情,杜陵野老惯吞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沉感慨。碧草、黄鹂象征着永恒不变的美好时光,而杜陵野老则代表着那些默默无闻、忍辱负重的人物。他们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艰辛,但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无奈和悲哀让诗人深感痛心疾首。

颔联“祠堂不占中原地,丞相徒伤西蜀名。”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评价。祠堂作为纪念先贤的地方,应该占据国家中心地带,而不是像诸葛亮那样只存在于偏远的西蜀之地。而丞相的职位虽然尊贵,但最终还是没能改变蜀汉灭亡的命运,这让诗人感到无尽的遗憾和悲痛。

颈联“两立霸图生有恨,偏安王业死无成。”揭示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思考。诸葛亮曾经立下了赫赫战功,建立了霸业,但他生前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在他去世后,蜀汉最终也没有能够完成统一天下的使命,这让诗人感到非常遗憾和痛心。

尾联“绵官宛在寻何处,风雨镫昏夜柝鸣。”则更加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至今仍然被人们所传颂,但他的祠堂却在风雨中显得有些模糊不清。这种模糊不清的感觉让诗人感到迷茫和无助,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历史的无奈和无力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它不仅是一首咏叹历史的佳作,更是一篇寄托深情的诗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