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山中笋蕨肥,松寮白画雨霏霏。
浮生似记重来处,树老无枝僧挂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题导山庵壁》。下面逐句解读:
四月山中笋蕨肥,松寮白画雨霏霏。
四月时节,山中的竹笋和蕨菜已经长得又肥又壮了。松林里搭着一个简陋的房子,屋外的雨水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浮生似记重来处,树老无枝僧挂衣。
人生仿佛记得曾经重游此地,但树已经老了,没有枝条可以挂袈裟(僧人的衣服)。
注释:
- 四月山中笋蕨肥:四月,指农历四月,此时正值春末夏初,山中草木生长旺盛,尤其是竹子和蕨类植物。
- 松寮白画雨霏霏:松寮,即用松木搭建的小屋;白画,这里可能是指白色的墙壁或屋顶,因为松树林中常有白色墙体的建筑;雨霏霏,指连绵不断的细雨。
- 浮生似记重来处:浮生,指人的生命或人生;似记,似乎记得;重来处,指曾经回来过的地方。这句意思是说,人生的旅程就像是一个熟悉的地方,好像记得自己曾经回来过这个地方一样。
- 树老无枝僧挂衣:树老,指树木已经衰老;无枝,指树枝已经枯萎;僧挂衣,指僧人的衣服挂在树枝上。这句意思是说,由于树木已经衰老,不再有枝叶可以支撑衣物,所以僧人只能将衣服挂在树上晾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诗中的“浮生似记重来处”一句,更是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他似乎在提醒我们,生命如梦,一切皆为过眼云烟。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如寺庙的破败、僧人的生活艰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