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上宦游人,待渡河干恰值春。
今夕思乡千里远,来朝改岁一番新。
依依柳絮曾垂岸,点点梅花不染尘。
此去晴光行处好,漫嗟坎坷尚缠身。

这首诗是苏轼为好友苏辙写的一首诗,描写的是他在清江浦上宦游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清江浦上宦游人,待渡河干恰值春。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清江浦上的宦游生活。”清江浦”是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附近。”宦游人”指的是那些在外为官的人。”待渡河干”表示诗人等待渡口的水干了,以便过河。”恰值春”表示恰好在这个时候。

  2. 今夕思乡千里远,来朝改岁一番新。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今夕”表示今天晚上。”思乡”表示思念家乡。”千里远”表示距离遥远。”来朝”表示明天早晨。”改岁”表示新的一年到来。”一番新”表示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3. 依依柳絮曾垂岸,点点梅花不染尘。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依依柳絮”是指柳树枝条上挂着的柳絮。”曾垂岸”表示这些柳絮曾经飘落在岸边。”点点梅花”是指梅花树上挂的梅花。”不染尘”表示这些梅花没有被尘埃污染。

  4. 此去晴光行处好,漫嗟坎坷尚缠身。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实的无奈。”此去”表示这次出行。”晴光行处”表示晴朗的天空下行走的地方。”好”表示美好、愉快。”漫嗟坎坷”表示感叹路途中的艰难曲折。”尚缠身”表示这些困难仍然困扰着诗人。

赏析: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人物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未来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感情和哲理的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