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儿痛绝已经年,捧读君诗更黯然。
同是哭殇悲白发,那堪知爱隔黄泉。
墨痕苦记来生后,吟韵追思未死前。
随汝妹魂何处去,坛南社左海城边。
【注释】
甲戌:即道光十四年,1834年。
吴桐井:吴氏家族中人。
淦儿:指作者的儿子名淦,字翔儿。
“同是”二句:同为悼念亡子,悲恸白发之年,更感爱子已去,天各一方,难以见面。
“墨痕”二句:墨迹犹在,记着儿子生前吟咏的音韵;魂归何方,追忆儿子生前的足迹。
“随汝妹”二句:随你妹妹的魂魄,飞回故乡,到坛城左海城的附近去。这里以坛城和左海城代指家乡。
【赏析】
这首诗作于1834年(道光十四年),是作者悼念自己去世的儿子淦儿的诗作。从诗中看,他的儿子今年春天已经去世,诗人在暮春时节读到了友人吴桐井写的《哭淦儿》诗,于是追思去年春天的情景,便写下了这首诗,并和吴桐井的诗作了一次对仗式的酬答。
全诗共四首,前两首写诗人悲痛的心情,第三首写诗人追忆往昔与儿子在一起的生活情景,最后一首则抒发了诗人对儿子的深情思念之情。
第一首:开头一句写诗人已经失去了儿子。一个“痛绝”字把诗人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表达得十分充分,使人感到无比沉痛。第二句“捧读君诗更黯然”,说诗人不仅失去了儿子,还读到朋友的悼亡诗,更加觉得悲伤。一个“更”字表明诗人因丧子而更加悲痛。
第二首:三、四两句承上文而来,写诗人因悲痛而泪下如雨。一个“哀”字写出了诗人悲痛之深。“悲白发”,指哀悼亡子,也暗含哀悼自己的白发。“那堪知爱隔黄泉。”这一句用典。黄泉,地下的意思。古人认为人死后就到地下去了。这一句说:我和你的儿子感情深厚,现在你的儿子死去了,我怎能忍受这种巨大的悲痛呢?
第三首:五、六两句写诗人追忆往事,怀念儿子。“墨痕苦记来生后,吟韵追思未死前。”这两句说自己虽然知道生死有命,但是一想到儿子生前吟诵的音韵,就不禁泪流满面,心潮起伏。“墨痕”句中的“墨痕”二字,既指墨迹,又暗示儿子生前读书写字的勤奋刻苦。“吟韵”句中的“吟韵”二字,既指吟咏的声音,又暗示儿子生前喜爱吟咏诗歌的特点。这两句说:我常常怀着思念之情,追忆着儿子生前的音容笑貌。
第四首:七、八两句写诗人对儿子的深情思念。这两句说:随着你妹妹的魂魄一起飞回故乡吧!“坛南社左海城边”,坛南社指杭州,左海城指宁波,这两个地方都是作者的故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希望你能回到你的故乡,和我永远在一起啊!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亡子的深情厚谊。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作者对亡子的爱子之心以及无尽的思念之情。